床前明月光出自哪首诗?

Random Image

“床前明月光”出自哪首诗?

1. 诗歌出处

“床前明月光” 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。这首诗是李白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,被誉为“千古思乡第一诗”

《静夜思》全文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2. 诗歌背景与解析

(1)创作背景

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年)左右创作此诗,当时他漂泊异乡,在一个月夜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。

(2)诗句解析

“床前明月光”:这里的“床”历来有争议,可能指井栏(古代称“胡床”)睡床,但更倾向于井栏,因唐代庭院中常见。
“疑是地上霜”:月光皎洁,让人误以为是秋霜,烘托出清冷孤寂的氛围。
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:通过“举头”“低头”的细微动作,生动刻画游子望月思乡的深情。

3. 实际案例:诗歌的影响力

(1)文化传播

《静夜思》被收录于中国小学语文教材,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。此外,它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,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
(2)艺术再创作

音乐:作曲家如谷建芬曾将其谱写成儿歌,传唱度极高。
书法:历代书法家(如苏轼、赵孟頫)都曾书写此诗,成为经典艺术作品。
影视引用:在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中,李白吟诵此诗的片段引发观众共鸣。

4. 常见误解与考证

“床”字的争议:有学者认为“床”指“井栏”,因古代井边常是人们聚集望月的地方,更符合诗意。
版本差异:宋代版本原为“床前看月光”,明代后改为“床前明月光”,现行版本多为后者。

5. 结论

“床前明月光”出自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、深远的意境,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。它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思乡之情,更跨越千年,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。

重点内容
– 《静夜思》是李白的代表作,表达思乡主题。
– “床”可能指井栏而非睡床。
– 该诗在教育、艺术、影视等领域影响深远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黄鹤楼里最好的诗是哪一首?

    黄鹤楼里最好的诗是哪一首? 1. 黄鹤楼与诗歌的千年渊源 黄鹤楼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,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。据统计,历代以黄鹤楼为主题的诗词超过千首,其中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被誉为“唐人七律第一”,更是黄鹤楼诗歌中的巅峰之作。 2. 崔颢《黄鹤楼》:公认的巅峰之作 重点内容:> **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> 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310
  • 思亲山水诗有哪些?王维与孟浩然的情感投射

    思亲山水诗的情感投射:王维与孟浩然的比较研究 一、思亲山水诗的定义与特征 思亲山水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的题材,将自然山水与思乡怀亲之情相结合,通过景物描写寄托对亲人、故土的思念。这类诗歌往往以静谧的山水为背景,融入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,形成“以景抒情、情景交融”的艺术风格。 核心特征:1. 自然意象与情感交织(如明月、远山、孤舟等)2. 含蓄深沉的抒情方式3…

    2025年5月23日
    810
  • 村居有哪些朝代的诗?从陶渊明到刘半农的田园牧歌

    村居有哪些朝代的诗?从陶渊明到刘半农的田园牧歌 一、田园诗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 田园诗的雏形可追溯至《诗经》中的农事诗(如《豳风·七月》),但真正以田园生活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创作始于东晋陶渊明。– 陶渊明(365—427):被誉为“田园诗之祖”,其《归园田居》系列(如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”)以白描手法展现村居生活的恬淡,开创了文人隐逸田园的传统。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890
  • 有哪些家乡诗人写的诗?探寻本土诗人的创作瑰宝

    探寻本土诗人的创作瑰宝:有哪些家乡诗人写的诗?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,每个地区都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诗歌传统。本土诗人往往以家乡的风土人情为灵感,创作出充满地域特色的诗篇。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,更是地方文化的生动载体。本文将带您探寻几位代表性家乡诗人的创作,感受他们对故土的深情讴歌。 一、北方诗人:豪迈与苍凉的碰撞 1. 艾青(浙江金华) 虽然艾青的诗歌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650
  • 杜甫《月夜》,诗中有何深情厚意?

    杜甫的《月夜》是一首深情厚意的五言律诗,全诗如下: 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 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 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 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。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(公元756年)的秋天,正值安史之乱初期。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后,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,途中不幸被安史叛军所俘,押回长安。在长安被禁期间,杜甫望月思家,心中充满了对妻儿的深切思念和…

    2025年1月1日
    16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