床前明月光出自哪首诗?

“床前明月光”出自哪首诗?

1. 诗歌出处

“床前明月光” 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。这首诗是李白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,被誉为“千古思乡第一诗”

《静夜思》全文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2. 诗歌背景与解析

(1)创作背景

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年)左右创作此诗,当时他漂泊异乡,在一个月夜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。

(2)诗句解析

“床前明月光”:这里的“床”历来有争议,可能指井栏(古代称“胡床”)睡床,但更倾向于井栏,因唐代庭院中常见。
“疑是地上霜”:月光皎洁,让人误以为是秋霜,烘托出清冷孤寂的氛围。
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:通过“举头”“低头”的细微动作,生动刻画游子望月思乡的深情。

3. 实际案例:诗歌的影响力

(1)文化传播

《静夜思》被收录于中国小学语文教材,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。此外,它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,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。

(2)艺术再创作

音乐:作曲家如谷建芬曾将其谱写成儿歌,传唱度极高。
书法:历代书法家(如苏轼、赵孟頫)都曾书写此诗,成为经典艺术作品。
影视引用:在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中,李白吟诵此诗的片段引发观众共鸣。

4. 常见误解与考证

“床”字的争议:有学者认为“床”指“井栏”,因古代井边常是人们聚集望月的地方,更符合诗意。
版本差异:宋代版本原为“床前看月光”,明代后改为“床前明月光”,现行版本多为后者。

5. 结论

“床前明月光”出自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、深远的意境,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。它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思乡之情,更跨越千年,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。

重点内容
– 《静夜思》是李白的代表作,表达思乡主题。
– “床”可能指井栏而非睡床。
– 该诗在教育、艺术、影视等领域影响深远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4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关于防城港的诗句,领略海滨风情

    关于防城港的诗句,能够生动地展现其独特的海滨风情。以下是一些描绘防城港美景、蕴含海滨风情的诗句,供您欣赏: 《防城港印象》 诗句:一夜烟雨一梦间,一城翠绿一氧吧。蝶飞蜂舞闹清晨,防城秀色望无垠。面朝大海乐悠悠,碧水清波舞白鸥。渔家撒网喜丰收,客在防城画卷游。 赏析:此诗通过描绘防城港的自然风光和渔家生活,展现了其独特的海滨风情。烟雨朦胧中的翠绿城市、蝶飞蜂舞…

    2024年12月16日
    1940
  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哪首诗?

  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哪首诗? 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 “羌笛何须怨杨柳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诗代表作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。该诗创作于盛唐时期,反映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边塞的苍凉景象。 原诗全文: “`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“` 二、诗句解析 1. 羌笛何须怨杨柳 – 羌笛:古代西北少…

    2025年6月26日
    770
  • 湖光秋月两相和是哪首诗?

    湖光秋月两相和是哪首诗? 一、诗句出处与作者 “湖光秋月两相和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《望洞庭》。全诗如下:**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** 二、诗句解析与重点标红 1. 首句“湖光秋月两相和”: – “和”字是关键,既指秋月与湖光的和谐交融,又暗含声音的柔和(如《礼记》中“其声和以柔”)。 &#82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660
  • 贺知章诗有哪些?揭秘盛唐诗人的人生智慧结晶

    贺知章诗有哪些?揭秘盛唐诗人的人生智慧结晶 一、贺知章生平与诗歌地位 贺知章(659—744年),字季真,盛唐著名诗人、书法家,与李白、杜甫并称“唐三家”。他官至秘书监,晚年自号“四明狂客”,其诗以清新自然、旷达洒脱著称,是盛唐气象的重要代表。 重点内容:贺知章的诗歌虽存世仅20余首,但每一首都凝聚了盛唐文人的精神内核,兼具哲理与艺术美感。 — …

    2025年4月15日
    1120
  • 藏尾诗创作技巧:如何巧妙隐藏诗意?

    藏尾诗创作技巧:如何巧妙隐藏诗意? 一、藏尾诗的定义与特点 藏尾诗是一种通过隐藏诗句末尾字词来传递隐含信息的诗歌形式,其核心特点在于:1. 表面逻辑完整:每行诗句独立成意2. 隐藏信息精炼:通常为2-5字的短句3. 双关设计:尾字既符合本句语境,又参与组词 二、四大创作技巧 1. 词性匹配法 – 选择多词性字作为尾字(如”行&#822…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16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