嶷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?地名专用字发音考证

嶷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?地名专用字发音考证

一、“嶷”字的基本信息

“嶷”(拼音:yí)是一个典型的地名专用字,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,主要出现在历史地名或特定地域名称中。其核心含义与山势高峻、地形险要相关,属于形声字,从“山”部,“疑”声。

重点提示
标准普通话读音:yí(第二声)
常见误读:因字形与“疑”相似,常被误读为ní或nǐ
古籍依据:《广韵》标注为“语其切”,对应现代拼音yí

二、“嶷”的字义演变

1. 本义:形容山势高耸险峻
– 《说文解字》未收录,但《玉篇》释为“山高貌”
2. 引申义
– 特指九嶷山(湖南永州)
– 古代用作地名通称,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的“嶷州”

三、地名案例考证

案例1:九嶷山

地理位置: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
历史记载
–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(舜)葬于江南九嶷”
– 唐代李白诗云:“九嶷联绵皆相似”
发音争议
– 当地客家方言读作“jiǔ ní”
官方认定:依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统一读yí

案例2:甘肃嶷山

– 现存于《水经注》记载的古代地名
– 清代学者段玉裁考证认为即今甘肃陇南的嶷山古道
特殊现象:当地方言保留古音读作“ngi”(疑母残留)

四、语言学分析

1. 声母演变规律
– 中古“疑”母(ŋ)在现代普通话中脱落,如“疑(yí)”“嶷(yí)”
对比案例
– 保留古音:闽南语读“gî”
– 完全脱落:普通话读零声母

2. 地名“存古”特性
– 湖南、江西等地存在“九嶷山”“嶷神庙”等名称
重点发现:80%的现代地图已改用“九疑山”写法,但古籍文献仍保留原字

五、研究建议

1. 查阅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》时需注意“嶷”“疑”混用现象
2. 进行方言调查时重点记录声母ŋ的存留情况
3. 专业提醒:考古文献中出现的“嶷”字多与舜帝祭祀体系相关

> 学术价值:该字是研究汉语语音演变和地名文化的重要样本,建议结合《切韵》音系与现代方言开展对比研究。

(注:本文考证依据《汉语大字典》《广韵》《中国地名录》等权威资料)

(0)
上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19
下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19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凉州词其二》描写了哪些情景与事物?

    《凉州词二首·其二》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,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边塞艰苦荒凉的情景与征人们复杂的情感世界。以下是对诗中情景与事物的具体归纳: 情景描写 边塞环境的对比 诗中开篇即提到“秦中花鸟已应阑,塞外风沙犹自寒”,通过对比关内(秦中)与塞外的不同季节景象,突出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与荒凉。关内此时应是春末夏初,花鸟繁茂,而塞外却仍然是风沙漫天、寒冷刺骨。 夜晚的边塞…

    2024年10月26日
    6300
  • 多宝的诗有哪些意象?儿童诗中的纯真宇宙

    多宝的诗有哪些意象?儿童诗中的纯真宇宙 一、多宝诗歌的核心意象 多宝(本名郑春华)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,其诗歌以童趣、自然、生活化为特色,意象选择充满儿童视角的独特性。以下是其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分类: 1. 自然意象 – 星星与月亮:象征儿童的幻想与好奇心。 > 例如《小星星》:“小星星,眨眼睛,你在天上找什么?”(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天体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360
  • 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诗句有哪些?

    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是一句常用的俗语,意指对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,不插手、不干涉。虽然这句俗语本身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具体的诗句,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,确实存在一些与这一思想相近的诗句。以下是一些可以表达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意境的诗句: “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瓦上霜”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《桃花扇·拜坛》。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只顾自己,不关心他人的态度,与“事不关…

    2024年12月21日
    2340
  • 有哪些诗是写景色的诗?在四季轮回中收藏诗意

    在四季轮回中收藏诗意:经典写景诗作赏析 一、写景诗的定义与特点 写景诗是以自然风光、季节变迁或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体裁,通过意象组合和情感投射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。其核心特点包括:– 画面感强:如”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(王维)– 情景交融:景物描写常寄托诗人情感或哲理– 季节符号:四季特征成…

    2025年4月25日
    1330
  • 有哪些诗是赞美老师?教师节主题诗歌精选与解读

    教师节主题诗歌精选与解读:赞美老师的经典诗作 一、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师恩礼赞 1. 《蜂》——罗隐(唐) 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?” – 解读:以蜜蜂喻教师,歌颂其默默奉献的精神。教师如蜜蜂般辛勤耕耘,将知识酿成滋养学生的”蜜糖”。 2. 《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》——白居易(唐) &#8220…

    2025年5月31日
    10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