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雁南飞出自哪首诗?
一、北雁南飞的出处
“北雁南飞”这一意象最早出自唐代诗人韦承庆的《南中咏雁》。全诗如下:
> 万里人南去,三春雁北飞。
> 不知何岁月,得与尔同归?
重点解析:
1. “三春雁北飞”即指大雁春季北归,而“北雁南飞”是后人对此意象的化用,多用于描写秋季景象。
2. 诗中通过雁的迁徙反衬游子思乡之情,成为经典文学意象。
—
二、文学中的演变与引用
后世文学作品中,“北雁南飞”被广泛引用,最著名的案例是元代王实甫《西厢记·长亭送别》:
> “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。”
重点内容:
– 《西厢记》的引用使这一意象家喻户晓,成为秋季离愁的象征。
– 现代作家如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中也用“北雁南飞”渲染塞外苍凉(如郭靖草原成长的描写)。
—
三、实际案例:古诗词中的雁意象
1. 范仲淹《渔家傲》:
“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” ——以雁南飞暗指边塞苦寒。
2. 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
“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” ——借雁抒亡国之痛。
结论:
“北雁南飞”虽源于韦承庆诗,但经后世文学再创作,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羁旅、思乡、离别的通用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