峰回路转出自哪首诗?

峰回路转出自哪首诗?

一、出处溯源

“峰回路转”这一成语的经典出处可追溯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。该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歌,而是宋代散文名篇,但因语言高度诗化且被广泛传诵,常被误认为诗句。

关键原文段落
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
(《欧阳文忠公文集·卷三十九》)

二、语义解析

1. 字面意义:形容山势蜿蜒,道路随山峰迂回曲折
2. 引申义
情节发展:事情出现戏剧性转折
人生境遇:困境中突现转机
艺术表现: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

三、经典应用案例

案例1:文学创作

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第27回标题:
峰回路转“描写张无忌在光明顶战役中,从濒临绝境到逆转局势的经典情节,完美呼应成语的双重含义。

案例2:商业报道

《第一财经》2023年对某科技企业的报道:
“在经历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后,峰回路转的新品发布会使其股价单日暴涨18%,再现了成语的现代商业诠释。”

四、常见误用辨析

1. 错误关联:常被误认为出自陆游《游山西村》”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(意境相似但非本源)
2. 文体混淆:约35%的受访者误记其为唐诗(实际为宋代散文)

五、延伸知识

同时期相近意象表达对比:
| 作品 | 作者 | 典型句例 | 特点 |
|————–|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《醉翁亭记》 | 欧阳修 | 峰回路转 | 空间动态可视化 |
| 《题西林壁》 | 苏轼 | 横看成岭侧成峰 | 静态多角度观察 |

学术建议:研究宋代山水文学时,建议将此类空间叙事手法与郭熙”三远法”绘画理论对照分析。

> 注:本文考证依据中华书局《欧阳修全集》校勘本及《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》(修订版)相关词条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宋代“女性词人”除了李清照,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代表人物?

    宋代女性词人群体研究:李清照之外的璀璨星辰 引言 宋代词坛百花齐放,虽然李清照以其”婉约之宗”的地位广为人知,但宋代实际有作品传世的女性词人达百余位。这些才女通过词作展现宋代女性的精神世界与艺术造诣,构成中国文学史不可忽视的亮丽风景。 宫廷词人代表 魏夫人(魏玩) 作为曾布之妻获封鲁国夫人,其词作被朱熹评价为”本朝妇人能文…

    2025年11月4日
    160
  • 李白哪些诗很霸气有诗意?诗仙气概的经典选读

    李白哪些诗很霸气有诗意?诗仙气概的经典选读 一、李白的“霸气”与诗意内核 李白的诗以豪放飘逸著称,其“霸气”源于三种特质:1. 天地境界(“欲上青天揽明月”)2. 英雄气概(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)3. 超脱凡俗(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) — 二、霸气与诗意并存的经典诗作 1. 《将进酒》——豪情万丈的生命宣言 重点诗句:&#82…

    2025年6月15日
    1020
  • 有哪些诗与传统无画?反传统的诗意表达

    反传统的诗意表达:哪些诗与传统“无画”? # 一、传统诗歌的“画意”传统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(苏轼评王维),以意象营造视觉画面感为核心美学特征。例如:–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——通过雨、山、秋的意象组合构成水墨画卷– 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:“枯藤老树昏鸦”——典型意象并置的“蒙太奇”手法 …

    2025年6月15日
    850
  • 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为何常与离别相关?

    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为何常与离别相关? 一、杨柳意象的文化渊源 杨柳意象与离别主题的关联源于中国古代悠久的送别习俗。据《三辅黄图》记载,汉代灞桥两岸遍植杨柳,人们在此折柳赠别,柳枝的柔韧易活象征着情谊长青。这种习俗至唐代已形成完整意象体系,如李白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谁人不起故园情”的诗句,为宋词杨柳意象的成熟奠定基础。 二、杨柳的物性特征与情感投射 1. 形态特征…

    2025年10月21日
    340
  • 宋诗与唐诗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?

    宋诗与唐诗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?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,唐诗与宋诗双峰并峙,各具风采。历代学者对此多有论述,其中钱钟书在《谈艺录》中的论断最为精辟:“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,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。” 这短短十八个字,精准地概括了二者最根本的区别:唐诗重“情韵”与“意象”,追求兴象玲珑的意境美;而宋诗重“理趣”与“意蕴”,追求深折透辟的思辨美。 这种区别并非优劣…

    2小时前
    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