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花雪月出自哪首诗?

Random Image

风花雪月出自哪首诗?

一、成语“风花雪月”的起源

“风花雪月”最早出自宋代邵雍的《伊川击壤集·序》,原文为:“虽死生荣辱,转战于前,曾未入于胸中,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?”但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元代无名氏的《鱼游春水》词:“风花雪月,此景良宵能几何?”

重点内容:该成语最初形容自然景色,后引申为虚无缥缈的事物空洞的诗文题材

二、诗词中的“风花雪月”

1. 直接引用案例

元代张可久《人月圆·山中书事》
> “数间茅舍,藏书万卷,投老村家。山中何事?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。风花雪月,闲中过活。”
解析:此处“风花雪月”指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趣。

明代凌蒙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> “子弟们少年心性,只晓得风花雪月,哪晓得甚么名节!”
解析:此处带有贬义,批评沉溺于浮华事物。

2. 间接关联的诗歌

虽然“风花雪月”作为固定成语出现较晚,但四字意象在唐诗宋词中常见:
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春江花朝秋月夜,往往取酒还独倾。”
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…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

三、现代应用与误读

实际案例

1. 文学批评
鲁迅在《作文秘诀》中讽刺空洞文风:“‘风花雪月’之类,是一种‘赋得’的题目。”
2. 流行文化
歌曲《风花雪月》(林夕作词)以四字象征短暂而美好的爱情,延续了其诗意内涵。

重点内容:需注意成语的历史语境现代引申义的区别。

四、总结

“风花雪月”的出处虽可追溯至宋元,但其意象贯穿古典文学。从自然美景到象征符号,它既是文人的审美对象,也被用于批判浮华文风。理解其多重含义,有助于更深入地解读相关文本。

重点提示
– 原始出处:邵雍《伊川击壤集·序》
– 经典化用例:元曲、明清小说
– 现代意义:浪漫化或贬义化,需结合语境分析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形容很色的诗有哪些?在诗词中遇见色彩意象

    在诗词中遇见色彩意象:形容很色的诗有哪些? 一、色彩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色彩在古典诗词中不仅是视觉描写,更是情感载体和文化符号。诗人通过色彩意象传递情绪、营造意境,甚至暗喻社会风貌。红色象征热烈与生命,绿色代表生机与希望,黄色暗含尊贵或凋零,白色则常关联纯净与哀伤。 二、经典“很色”诗词案例解析 1. 浓烈奔放的红色意象 – 杜牧《山行》 &#8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680
  • 写丙的诗有哪些隐喻?汉字拆解的现代诗实验

    丙的诗的隐喻与汉字拆解的现代诗实验 一、丙的诗中的核心隐喻系统 丙(本名王丙)作为当代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,其作品通过汉字结构解构与重组,构建了独特的隐喻体系。主要呈现三个维度: 1. 身体政治隐喻《骨血典》中”髖”字拆解为”骨+空”,暗示当代社会肉身与灵魂的割裂,通过解剖学式的汉字分解,将文化创伤具象化。 2….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930
  • 红色革命诗有哪些类别?从呐喊到胜利的史诗建构

    红色革命诗的类别:从呐喊到胜利的史诗建构 一、红色革命诗的历史背景与定义 红色革命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诞生于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期间,以歌颂革命精神、反映阶级斗争、鼓舞人民斗志为核心主题。这类诗歌既是政治宣传工具,也是艺术表达的载体,展现了从黑暗到光明的历史进程。 二、红色革命诗的主要类别 1. 呐喊与觉醒类 这类诗歌以揭露社会黑暗、唤醒民众反…

    2025年4月29日
    760
  • 定风波苏轼,词中有何人生哲理?

    苏轼的《定风波》一词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面对人生风雨的超然态度 无畏风雨,从容淡定 词中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描绘了苏轼在野外遇雨的情景。他劝慰自己不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不妨放开喉咙吟唱,悠然自得地行走。这种态度展现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不迫和淡定自若。 风雨无惧,超脱世俗 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一句,更是将苏轼…

    2025年1月7日
    6710
  • 形容金鱼的诗句有哪些生动形象?

    形容金鱼的诗句众多,这些诗句以其生动形象和深刻内涵,展现了金鱼在水中游弋的美丽姿态和人们对它们的喜爱之情。以下是一些生动形象的形容金鱼的诗句: 碧水流兮金鱼逐,微风拂兮荷叶舞:这句诗描绘了金鱼在碧水中追逐嬉戏的场景,微风轻拂,荷叶随之舞动,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。 一片池光映红尘,一条游鱼引眼神:通过“一片池光”与“红尘”的对比,突出了金鱼所在环境的清幽…

    2024年10月6日
    35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