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郎才尽出自哪首诗?

江郎才尽出自哪首诗?

“江郎才尽”的出处

“江郎才尽”这一成语并非出自某一首具体的诗,而是源于南朝文学家江淹的故事。该典故最早见于《南史·江淹传》,后成为形容文人才华枯竭的常用成语。

典故背景

江淹(444—505),字文通,南朝著名文学家。据记载:
1. 早年才华横溢:江淹年少时以文章显名,代表作《恨赋》《别赋》被誉为六朝骈文巅峰。
2. 晚年“才尽”传说:传说江淹晚年梦见郭璞(晋代文学家)索回五色笔,自此文思枯竭,再无佳作,故称“江郎才尽”。

实际案例分析

案例1:文学创作中的“才尽”现象

唐代诗人李贺:虽才华横溢,但英年早逝,后人常以“江郎才尽”类比其创作生涯的短暂。
现代作家张爱玲:晚年作品数量锐减,部分评论家认为其遭遇了“江郎才尽”的困境。

案例2:商业领域的误用

某科技公司CEO在产品发布会上称竞争对手“江郎才尽”,实际误用成语(原指文学才华,非商业创新)。此例说明需准确理解典故的适用范围

文化影响

1. 成语演变:从特指江淹个人扩展到泛指才华衰退。
2. 警示意义:提醒创作者保持学习和突破,避免固步自封。

结语

“江郎才尽”虽非出自诗歌,但其典故生动反映了文学创作中的普遍焦虑。正确使用这一成语需结合历史语境,避免泛化或误用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秦观的踏莎行如何以景衬情,凄婉动人?

    好的,这是一篇关于秦观《踏莎行》如何以景衬情的专业分析文章。 秦观《踏莎行》:以凄迷之景,写逐客之魂 秦观,作为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,其词作情感深挚,意境凄婉,尤善通过精妙的景物描写来烘托和渲染内在的愁绪。《踏莎行·郴州旅舍》是他被贬郴州期间所作,是其词风中“以景衬情,凄婉动人”的典范之作。全词通过构建一个迷蒙、孤寂、阻隔的意象系统,将一位贬谪之臣的彷徨、…

    2025年10月28日
    280
  • 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为何是千古壮丽名句?

    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:千古壮丽名句的审美密码 一、诗句出处与背景解析 唐代诗人王维的《使至塞上》通过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这两句诗,构建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边塞画卷。此诗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正值诗人奉命出使河西节度使幕府期间,亲眼目睹塞外风光后写就的传世之作。 二、诗句的壮美特质分析 1. 极简构图中的宏大叙事 诗句通过“大漠”、“长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310
  • 即物抒怀诗有哪些?一草一木皆含情的诗意表达范本

    即物抒怀诗的艺术:一草一木皆含情的诗意表达范本 一、即物抒怀诗的定义与特点 即物抒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,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日常物件,寄托个人情感与哲思。其核心特点是“托物言志”,即借助外物形态、特性,隐喻人的精神品格或社会现实。 典型特征:1. 物象与情感的高度融合(如竹象征气节,落花隐喻时光流逝)2.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(通过微观物象折射宏观思…

    2025年5月18日
    1430
  • 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为何能成为送别诗经典?

    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为何能成为送别诗经典? 一、突破传统的情感格局:从悲戚到豪迈的升华 盛唐送别诗多沿袭南北朝哀婉传统,而王勃以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开创雄浑意境。比较同期卢照邻《送二兄入蜀》的“关山客子路,花柳帝王城”的柔婉,王勃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亲近,用宇宙视角消解离愁。这种以壮阔化解悲伤的写法,契合唐代上升期的精神气质,成为盛唐之音的早期典范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340
  • 《咏鹅》诗中的词语有哪些?

    《咏鹅》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诗作,这首诗中的词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名词 鹅:一种家禽,体大,毛白,红头顶,红脚掌,喜欢戏水,主食草类,叫声宏亮。 项:颈,这里指鹅的脖子。 天:天空。 白毛:指鹅的羽毛,颜色为白色。 绿水:清澈碧绿的水面。 红掌:指鹅的脚掌,颜色为红色。 清波:清澈的水波。 二、动词 曲:弯曲,这里指鹅弯曲着脖子。 歌:鸣叫,长鸣…

    2024年11月2日
    32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