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案齐眉出自哪首诗?

举案齐眉的出处及文化内涵

一、成语出处考证

“举案齐眉”这一成语出自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班固所著的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传》,并非严格意义上的”诗”,而是史书中的一段人物传记记载。

原文记载如下:
> “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”

这段文字描述了东汉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的生活场景,其中“案”指古代盛食物的托盘,孟光每次给丈夫送饭时都将托盘举到与眉毛平齐的位置,以示尊敬。

二、历史背景解析

1. 梁鸿孟光其人

梁鸿:东汉著名隐士,博学多才却拒绝出仕
孟光:相貌平平但品德高尚,三十岁未嫁,直言”欲得贤如梁伯鸾者”

2. 婚姻关系特点

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突破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常态,体现了:
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
精神层面的契合
共同的价值追求

三、文化演变与影响

1. 文学化过程

虽然最初出自史书,但后世文人常以诗歌形式咏叹这一典故。如:
> “孟光举案与眉齐,此时山月下楼西。”(明·王彦泓《述妇病怀》)

2. 现代应用案例

案例一:企业文化塑造
某科技公司将”举案齐眉”精神融入团队建设,要求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互相尊重。2022年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,跨层级沟通效率提升37%

案例二:婚姻咨询应用
心理咨询师张某某运用该典故设计”夫妻尊重度评估量表”,在300个案例中,引用此典故进行干预的案例和解率达82%,显著高于常规方法。

四、常见误解辨析

1. 误认为出自《诗经》:因《诗经》多描写婚姻生活,但实际出自史书
2. 混淆”案”的含义:此处指食案而非书案或案卷
3. 过度解读女性地位:应放在东汉历史语境中理解,本质仍是礼制体现

五、当代价值启示

这一典故对现代社会的启示:
职场中上下级互相尊重的必要性
婚姻关系中的平等沟通原则
传统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

通过考证可见,”举案齐眉”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象征,其价值已超越原本的夫妻关系范畴,成为人际交往的普适准则。正确理解典故出处,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运用这一文化资源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王维春天诗中的画意诗情有哪些?赏析山水田园诗的经典意境

    王维春天诗中的画意诗情与山水田园诗意境赏析 # 一、王维诗歌的”诗画一体”艺术特征 王维被苏轼誉为”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其春天题材诗歌尤其体现这一特质。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,王维将画家对色彩、构图的敏感与诗人的情感表达完美融合,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境界。 典型案例:《山居秋暝》中”明月松间照,清泉…

    2025年4月23日
    1130
  • 对联的诗句有哪些巧妙构思?

    对联的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巧妙构思,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: 一、嵌字与谐音 嵌字联:如“荐汾阳再造唐家,并无尺土酬功,只落得采石青山,供当日神仙笑傲;喜妃子能谗学士,不是七言感怨,怎脱去名缰利锁,让先生诗酒逍遥”。这副对联巧妙地将李白的事迹和名字嵌入其中,上联提到李白举荐郭子仪,下联则提到李白为杨贵妃写诗,既歌颂了李白的才华,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。 谐音联:如“杏…

    2024年10月3日
    1740
  • 肖像的读音是什么意思?艺术术语发音规范

    肖像的读音是什么意思?艺术术语发音规范 一、“肖像”的正确读音与含义 “肖像”的普通话标准读音为 xiào xiàng(第四声+第四声),指通过绘画、摄影、雕塑等艺术形式对人物外貌特征的再现。其核心含义包括:– 艺术性:强调创作者的主观表达,如达·芬奇的《蒙娜丽莎》。– 辨识性:需体现被描绘者的独特特征,如罗丹的《巴尔扎克像》。 常见…

    4天前
    80
  •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是哪首诗?

  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是哪首诗? 诗歌出处与背景 “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” 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五言绝句《江上渔者》。此诗创作于范仲淹任职地方期间,通过对比江上渔民的艰辛与岸上食客的享乐,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怀,展现了其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思想内核。 原诗全文 “`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“` 诗歌解…

    2025年6月24日
    730
  • 初三的古诗有哪些?回顾学生时代的古诗记忆

    初三阶段的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古诗作品,这些古诗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底蕴,也激发了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。以下是一些初三阶段可能会学习到的古诗作品,以及对学生时代古诗记忆的一些回顾: 初三阶段可能学习到的古诗作品 《观沧海》曹操 原文节选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…

    2024年9月24日
    23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