扑朔迷离出自哪首诗?

扑朔迷离出自哪首诗?

一、扑朔迷离的出处

“扑朔迷离”这一成语出自北朝民歌《木兰诗》,具体原文为:
> 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

这句诗通过比喻雌雄兔子的行为差异,引申为事物错综复杂、难以分辨真相的含义,后成为广泛使用的成语。

二、《木兰诗》的背景与意义

1. 诗歌来源
《木兰诗》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,讲述花木兰女扮男装、代父从军的故事,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。
2. 成语的修辞手法
诗句通过比喻和对比,以兔子奔跑时的动态差异(雄兔脚乱蹬为“扑朔”,雌兔眼神游离为“迷离”),暗喻木兰隐藏性别、混迹军营的巧妙伪装。

三、实际案例:成语的现代应用

案例1:司法案件中的证据矛盾

某商业秘密侵权案中,双方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,法官在判决书中引用“扑朔迷离”形容案情复杂,最终通过技术鉴定还原真相。

案例2:历史研究中的未解之谜

“秦始皇陵地宫之谜”因史料记载简略且考古发现有限,学者对地宫结构的争论至今“扑朔迷离”,体现了成语在学术领域的适用性。
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
错误用法:将“扑朔迷离”简单等同于“模糊不清”。
正确用法:强调复杂性与迷惑性并存,需结合上下文(如“线索扑朔迷离”)。

五、总结

“扑朔迷离”源自《木兰诗》,其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描述复杂现象的经典成语。正确理解其出处与语境,能帮助我们在文学、法律、历史等领域更精准地运用这一表达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黄庭坚诗歌中的”点铁成金”: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

    黄庭坚诗歌中的”点铁成金”: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 一、“点铁成金”的理论内涵 “点铁成金”是黄庭坚提出的核心诗学主张,源自其《答洪驹父书》:”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其本质是通过改造前人语言与意象,赋予新的艺术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1240
  • 古代著名伯乐诗有哪些?知音难觅的文学隐喻

    古代著名伯乐诗有哪些?知音难觅的文学隐喻 一、伯乐与知音: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隐喻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,”伯乐“是识才、荐才的象征,而”知音“则代表精神共鸣的稀缺性。这一隐喻源自《列子·汤问》中”伯牙鼓琴,钟子期听之”的典故,后演化为文人表达怀才不遇或渴求知音的主题。 重点内容:伯乐诗的核心…

    2025年5月23日
    1310
  • 陶渊明诗人的诗有哪些?归隐田园与精神自由的诗意对话

    陶渊明诗人的诗有哪些?归隐田园与精神自由的诗意对话 一、陶渊明诗歌的核心主题 陶渊明(365—427),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,以田园诗和隐逸思想闻名。其诗歌主题集中于:1. 归隐田园: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。2. 精神自由:通过田园生活实现人格独立与心灵解脱。3. 人生哲思:对生死、贫富、名利的超然态度。 重点内容:陶渊明的诗不仅是田园生活的描绘,更…

    2025年5月11日
    1410
  • 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的整首诗?

    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:古诗《四喜》的完整解析 一、原诗全文及出处 重点内容:“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出自宋代汪洙的《神童诗·四喜》,全诗共四句,列举人生四大喜事:> **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。> 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** 此诗后经明代改编,扩充为《四喜诗》,版本如下:> **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。> 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910
  • 残败荷花的凄凉,哪些诗句能表达?

    残败荷花的凄凉之美,在古诗词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。以下是一些能够表达残败荷花凄凉的经典诗句: 李商隐《暮秋独游曲江》:“荷叶生时春恨生,荷叶枯时秋恨成。深知身在情长在,怅望江头江水声。”这句诗通过荷叶的生枯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生命无常的感慨,以及内心深处的愁绪与哀伤。 宋祁《秋塘败荷》:“去时荷出小如钱,归见荷枯意惘然。秋后渐稀霜后少,白头黄叶两相怜。”诗…

    2024年12月26日
    28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