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山暮雪出自哪首诗?

Random Image

千山暮雪出自哪首诗?

1. 出处解析

“千山暮雪”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《摸鱼儿·雁丘词》。原句为:
> “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”

此词是元好问为殉情的大雁所作,以“千山暮雪”描绘苍茫寂寥的景色,隐喻孤独与悲壮,成为千古名句。

2. 背景与意义

创作背景:元好问16岁时赴试途中,遇猎人射杀一雁,另一雁悲鸣投地而死。诗人感其深情,买下双雁合葬于汾水畔,并作此词。
文学价值:词中通过“千山暮雪”等意象,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,开创了“雁丘”这一文学母题,后世多用于象征忠贞爱情。

重点内容:该词被誉为“中国古代动物叙事诗的巅峰之作”。

3. 实际案例:现代引用

影视作品:电视剧《千山暮雪》直接引用此句为名,剧情围绕虐恋展开,呼应原词意境。
学术研究:学者李修生指出,“千山暮雪”的意象被后世广泛化用,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中以此例证“无我之境”。

4. 延伸知识

– 原词全文见《遗山乐府》,收录于《全元词》。
– 类似意象:柳宗元《江雪》“千山鸟飞绝”亦以“千山”表孤寂,但侧重隐逸,与元词情感迥异。

重点内容:对比阅读可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“山雪”意象的多元表达


通过解析“千山暮雪”的出处与影响,可见元好问以物喻情的高超笔力,其文化生命力延续至今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关于黄河孤城的诗有哪些?边塞诗中的壮阔与孤寂意象

    关于黄河孤城的诗有哪些?边塞诗中的壮阔与孤寂意象 一、黄河孤城在边塞诗中的文化象征 黄河与孤城是唐代边塞诗的核心意象组合,二者共同构建了壮阔与孤寂并存的审美空间。– 黄河象征中原文明的奔腾不息,亦暗喻征人离乡的绵长愁绪。– 孤城则凸显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坚韧,常与“绝域”“荒戍”等词并置,强化边塞的苍凉感。 二、经典诗作中的黄河孤城意象 …

    2025年6月11日
    560
  • 极目楚天阔是哪首诗里的?

    极目楚天阔:诗句出处与文学赏析 一、诗句原始出处 “极目楚天阔”出自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《忆少年·别历下》。该词为晁补之离开历下(今山东济南)时所作,全文如下: > 无穷官柳,无情画舸,无根行客。> 南山尚相送,只高城人隔。> 罨画园林溪绀碧,算重来、尽成陈迹。> 刘郎鬓如此,况桃花颜色。 > 极目楚天阔,…

    2025年6月26日
    460
  • 写茶的诗有哪些?从卢仝七碗茶歌到现代茶诗

    从卢仝《七碗茶歌》到现代茶诗:中国茶诗的演变与经典赏析 一、茶诗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中国茶诗肇始于魏晋南北朝,兴盛于唐宋,绵延至明清,并在现当代焕发新生。茶诗不仅是文学体裁,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,记录了制茶工艺、饮茶习俗和文人的精神追求。 唐代陆羽《茶经》系统总结茶学知识后,茶事正式进入文人审美范畴。中唐时期出现首批专题茶诗,其中卢仝《七碗茶歌》成为里程碑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900
  • 关于多肉有哪些诗?现代植物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与审美趣味

    关于多肉有哪些诗?现代植物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与审美趣味 一、多肉植物在诗歌中的意象呈现 多肉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顽强的生命力,成为现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。它们常被赋予坚韧、治愈、静默等象征意义,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形成共鸣。 1. 经典诗歌案例 – 《多肉》(作者:蓝蓝) *”你坐在窗台,像一群胖乎乎的小佛/不念经,不化缘/只把阳光攒成糖…

    2025年5月23日
    730
  • 高中关于诗的书有哪些?从教材到读本看诗歌教育体系

    高中关于诗的书有哪些?从教材到读本看诗歌教育体系 一、高中诗歌教育体系概述 高中诗歌教育以教材为核心,辅以课外读本和拓展资源,形成“课内+课外”的双轨体系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、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。 二、课内教材:诗歌教学的主阵地 1. 人教版语文教材(必修与选修) – 必修教材:收录经典古诗词(如《诗经·氓》、李白《将进酒》)和现代诗歌…

    2025年6月3日
    5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