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步成诗是哪首诗?

七步成诗是哪首诗?

什么是“七步成诗”?

“七步成诗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典故,源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故事。传说魏文帝曹丕为打压弟弟曹植,命其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,否则处死。曹植凭借过人才华,在七步内完成《七步诗》,展现了急智与文采。这一典故后成为才思敏捷的代名词。

《七步诗》的原文与版本

历史上流传的《七步诗》主要有两个版本,差异在于诗句数量:

版本一(四句版):

> **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> 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**

版本二(六句版):

> **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
> 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> 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**

重点内容:四句版更为简洁流传,而六句版细节更丰富,但核心思想一致——以“豆与萁”比喻兄弟相残。

历史背景与典故真实性

1. 出处: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,但《三国志》未记载,可能为后世演绎。
2. 曹植的处境:曹丕继位后,对曹植多次打压,如“监国谒者”诬告事件,故兄弟矛盾确有史实依据。
3. 文学价值:无论是否真实发生,此诗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讽喻兄弟阋墙的经典。

实际案例:现代应用与改编

1. 教育领域:常被用作语文教材案例,教导学生比喻手法与历史典故。
– 例如:人教版小学课本选用四句版,辅以漫画解释“同根生”的寓意。
2. 商业隐喻:有企业管理者引用此诗,警示团队内斗的危害(如“豆萁”代指部门竞争)。
3. 影视改编
– 电视剧《军师联盟》中,曹植七步成诗的场景被艺术化呈现,强化戏剧冲突。

结论

《七步诗》虽可能经过文学加工,但其语言艺术与思想深度历久弥新。它不仅是曹植才华的见证,更成为中国文化中反对内耗、珍视亲情的象征符号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5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5

相关推荐

  • 李白的哪一首诗在采石矶写的?

    李白在采石矶的传世之作:《夜泊牛渚怀古》 采石矶与李白的渊源 采石矶(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)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,因传说李白在此醉酒捉月而闻名。这里不仅是军事要地,更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。李白晚年曾多次游历此地,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。 《夜泊牛渚怀古》的创作背景 重点内容:据考证,李白于公元759年(乾元二年)流放夜郎途中经牛渚矶(采石矶古称)时,写下这首五言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560
  • 游子写过哪些感人至深的诗篇?

    游子,作为远离家乡、漂泊在外的人,常常在诗篇中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无尽牵挂。以下是一些游子写过的感人至深的诗篇: 杜甫 《月夜忆舍弟》 诗句:“戍鼓断人行,秋边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” 简介:诗中通过描绘戍鼓、秋雁、白露、明月等景象,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分散各地的弟弟的深…

    2024年12月11日
    2190
  • 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是哪首诗?

    李白的“危楼高百尺”出自哪首诗? 一、诗歌出处及背景 “危楼高百尺”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《夜宿山寺》,全诗如下: > **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> 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** 这首诗是李白游历期间所作,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寺高楼的高耸入云,展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。 — 二、诗歌解析 1. 危楼高百尺 &#82…

    2025年6月26日
    620
  • 我国思乡的诗有哪些?从“举头望明月”到新诗:乡愁的多元表达

    从“举头望明月”到新诗:乡愁的多元表达——中国思乡诗的发展与案例 一、古典诗歌中的思乡主题 中国古典诗歌中,思乡是永恒的主题之一,诗人常通过自然意象、节日场景或羁旅经历表达对故乡的深切眷恋。 1. 唐代: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” 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(《静夜思》)是流传最广的思乡诗之一。诗人通过明月意象的普世性,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乡愁。 2. 宋代…

    2025年5月28日
    770
  • 有哪些关于恨的诗?爱恨交织:诗歌中的复杂情感表达

    爱恨交织:诗歌中的复杂情感表达 一、恨的诗歌:情感宣泄与人性反思 恨是人类最强烈的情感之一,在诗歌中常以尖锐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呈现。诗人通过恨表达对不公、背叛、孤独甚至自我的愤怒,这种情感既是宣泄,也是对人性与社会的反思。 1. 直抒胸臆的恨 – 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——唐婉 “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。” 唐婉以“恶”直指人情冷暖,恨世道不…

    2025年5月11日
    13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