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闻收蓟北是哪首诗?

忽闻收蓟北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忽闻收蓟北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。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年),当时持续近八年的“安史之乱”即将结束,杜甫在四川梓州(今四川三台)听闻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捷报,欣喜若狂而作。

重点内容
– 该诗被后人誉为杜甫“生平第一快诗”,因其一反杜甫沉郁顿挫的常态,充满奔放的喜悦之情。
“蓟北”指安史叛军的老巢(今河北北部),收复此地标志着叛乱平定。

二、全诗原文与注释

“`plaintext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“`

重点注释
1. “剑外”:指四川剑门关以南,杜甫当时流寓之地。
2. “漫卷诗书”:胡乱卷起书籍,形容狂喜之态。
3. “青春”:指春日景色,暗喻归途充满生机。

三、实际案例分析:诗歌情感表达

案例1:对比杜甫其他作品

– 《春望》“国破山河在”体现忧国忧民,而本诗“喜欲狂”展现罕见的狂喜,反映历史事件对诗人创作的直接影响。
研究数据:学者统计杜甫1400余首诗中,表达明确喜悦的诗不足5%,本诗是典型代表。

案例2:现代传播中的引用

– 2020年武汉抗疫胜利时,有媒体用“初闻涕泪满衣裳”形容民众喜悦,体现该诗的跨时代感染力。

四、文学史地位

1. 章法研究:全诗八句皆对仗工整却自然流畅,体现杜甫律诗巅峰技艺。
2. 历史价值:被称为“诗史”,记录安史之乱终结的关键时刻。

重点结论:此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,更是唐代由乱转治的文学见证。

五、延伸思考

– 为何杜甫选择“即从巴峡穿巫峡”的路线?
– 实际对应唐代从四川至洛阳的交通路线,体现杜甫对归乡路径的精准规划。

通过此诗,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歌与历史、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江清月近人是孟浩然的哪首诗?

    江清月近人是孟浩然的哪首诗? 一、诗歌出处 “江清月近人”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《宿建德江》。这首诗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其漫游吴越期间,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羁旅夜泊的孤寂与自然景色的静谧。 二、原诗全文 “`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“` 重点解析 1. “江清月近人”: – 通过江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890
  • 柳宗元政治诗有哪些?改革家的忧国情怀

    柳宗元政治诗有哪些?改革家的忧国情怀 一、柳宗元政治诗的背景与特点 柳宗元(773—819年)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思想家,同时也是“永贞革新”的核心人物之一。他的政治诗深刻反映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革理想,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。 重点内容:柳宗元的政治诗多以讽喻、批判为主,通过揭露社会黑暗、表达政治理想,展现了他作为改革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 —…

    2025年4月22日
    1400
  • 元曲如何设置“悬念”?

    好的,这是一篇关于元曲悬念设置技巧的专业文章。 元曲的叙事艺术:论“悬念”的设置技巧 元曲,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之一,其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曲辞,更在于其成熟的叙事技巧。在杂剧和部分散曲中,为了紧紧抓住观众(读者)的注意力,剧作家们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设置悬念的手法,使情节波澜起伏,引人入胜。这些技巧与现代叙事学中的“悬念”理论不谋而合,展现了古代戏剧家高超的编…

    2025年11月2日
    320
  • “大江东去”的豪迈诗句有哪些?

    “大江东去”这一意象常被用于表达豪迈、壮阔的情感。以下是一些包含“大江东去”意象或具有相似豪迈情感的诗句: 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 诗句: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 赏析: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,开篇即以“大江东去”展现出长江的壮阔与历史的长河,气势磅礴,表达了词人对历史、人生、自然的深刻思考。 辛弃疾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 诗句: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…

    2024年12月16日
    2370
  • 书生意气的豪迈,在哪些诗句中得以展现?

    书生意气是指年轻学子怀抱理想、志向远大的豪迈气概,表现出一种自信、朝气与豪情。中国古代诗人很多通过诗句展现了这种豪迈的气质,以下是几首展现书生意气的经典诗句: 1. 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 —— 唐代·李白《将进酒》李白的这句诗展现了书生意气中的豪放与自信。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从容与自信,认为自己天生有才,绝不会被任何挫折打倒,哪怕…

    2024年12月27日
    28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