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亩方塘是哪首诗?

半亩方塘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作者

半亩方塘出自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《观书有感·其一》。全诗如下:

> 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> 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这首诗以池塘为喻,探讨治学与人生的哲理,强调“源头活水”(持续学习与更新)的重要性,是朱熹哲理诗的代表作。

二、诗歌解析与重点内容

1. 意象分析
“半亩方塘”:比喻人的心智或知识领域,“一鉴开”(像打开的镜子)体现清澈明净的状态。
“天光云影”:象征外界知识与思想的投射,在“方塘”中自由交融。
“源头活水”标红重点,指出唯有不断吸收新知识(活水),才能保持思想的鲜活(清如许)。

2. 哲理内涵
朱熹通过自然景象揭示治学之道:僵化则死,流动则生。这一观点对后世教育、管理学(如“学习型组织”理论)均有深远影响。

三、实际案例:现代应用

1. 教育领域
– 清华大学教授在通识课程中引用此诗,强调跨学科学习(“活水”)对突破思维局限的作用。
2. 企业管理
– 某科技公司以“源头活水”为文化理念,鼓励员工持续创新,每年投入15%工作时间用于学习新技术,推动产品迭代。

四、常见误解澄清

– 误传为其他诗人(如杨万里)所作,但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二首是唯一可靠出处。
– “方塘”并非特指某地,而是虚拟意象,重点在于其象征意义。

五、延伸阅读建议

– 对比阅读《观书有感·其二》(“昨夜江边春水生”),理解朱熹完整的治学观。
– 参考《朱子语类》中关于“格物致知”的论述,深化对诗中哲理的理解。

总结:朱熹通过“半亩方塘”的生动比喻,将抽象哲理具象化,至今仍为经典。其核心思想——持续更新与开放心态,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价值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朦胧诗派代表作有哪些诗?在迷雾中寻找诗意真谛

    朦胧诗派代表作有哪些诗?在迷雾中寻找诗意真谛 一、朦胧诗派概述 朦胧诗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的重要诗歌流派,以意象隐晦、语言多义为特征,打破传统诗歌的直白表达,强调个体情感与哲思的深度挖掘。其名称源自1980年《诗刊》对这类诗歌”晦涩难懂”的批评,后逐渐被学界认可为中国当代诗歌的里程碑。 — 二、朦胧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1070
  • 描写冬季的诗有哪些?冬日诗词的意境美学

    描写冬季的诗有哪些?冬日诗词的意境美学 一、经典冬季诗词概览 中国古代诗词中,冬季题材作品常以萧瑟、孤寂、高洁为基调,同时蕴含生命哲思与自然之美。以下为代表性诗作: 1. 《江雪》·柳宗元 *”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* 意境分析:以”绝””灭”渲染极寒之寂,末…

    2025年4月10日
    1460
  • 李商隐与杜牧的“小李杜”之称从何而来?

    李商隐与杜牧的“小李杜”之称从何而来? 一、“小李杜”称谓的源起与时代背景 “小李杜”这一并称最早见于唐代文献,其形成与中晚唐文学格局密切相关。这一称谓的确立,本质上反映了后世文坛对李商隐、杜牧文学成就的集体认同。在盛唐李白、杜甫“李杜”并称的文学高峰之后,诗坛需要新的代表人物来承接诗歌发展的脉络。 1. 时代语境 – 文学传承需求:9世纪中叶的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280
  • 初秋有哪些奇景的诗作?从蝉声到落叶的季节感知

    初秋奇景的诗意凝视:从蝉声到落叶的季节感知 一、初秋的自然意象与诗歌传统 初秋作为夏冬过渡的临界点,承载着物候变迁的微妙张力。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捕捉蝉声、落叶、露水等意象,构建出兼具视觉、听觉与触觉的多维审美空间。唐代诗人刘禹锡《秋词》”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即颠覆传统悲秋范式,展现初秋的生机特质。 二、典型初秋意象的诗学表达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360
  • 鲁迅散文诗有哪些?文学巨匠的诗性散文

    鲁迅散文诗有哪些?文学巨匠的诗性散文 鲁迅的散文诗概述 鲁迅不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,其散文诗创作也独具特色。他的散文诗兼具哲理性与战斗性,以凝练的语言、深刻的意象和尖锐的批判著称。代表作主要收录于《野草》中,这部作品被誉为“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之作”。 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品 1. 《野草》(1927年) 《野草》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诗集,共收录23篇作品,涵盖…

    2025年4月10日
    1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