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岸猿声是哪首诗?

两岸猿声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作者

“两岸猿声”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《早发白帝城》。全诗如下:
> 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> 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重点内容:此诗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所作,以轻快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行舟之迅捷,其中“两岸猿声”成为千古名句。

二、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

1. 意象分析
“猿声”:三峡自古多猿,啼声凄厉,但李白反其意而用,通过猿声的“啼不住”衬托轻舟速度之快,展现豪迈心境。
对比手法:猿声的持续与舟行的迅疾形成动态对比,强化了空间跨越感。

2. 历史背景
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,行至白帝城时突获赦免,诗中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暗含其绝处逢生的喜悦。

重点内容:此诗被誉为“唐代最快的诗”,以28字浓缩了情感与景物的极致张力。

三、实际案例:诗句的现代应用

1. 文化传播
– 2023年央视节目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以“两岸猿声”为题目,考察选手对三峡地理与诗歌意境的关联理解。
– 重庆奉节(古白帝城所在地)将诗句刻于景区石碑,作为文旅宣传标志。

2. 学术研究
学者王兆鹏通过《唐诗排行榜》统计,《早发白帝城》位列李白作品传播度前三,其中“两岸猿声”是大众记忆最深的片段之一。

重点内容:诗句跨越千年仍具生命力,印证了李白诗歌的普世价值。

四、常见误读与辨析

误以为出自《蜀道难》:因《蜀道难》也有猿啼描写(“猿猱欲度愁攀援”),但语境截然不同。
地理争议:现代三峡猿类已稀少,但唐代文献(如《水经注》)明确记载三峡猿啼现象,佐证李白写实笔法。

五、总结

“两岸猿声啼不住”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摹,更是李白个人情感与诗歌艺术的完美融合。其凝练的语言动态意境,使之成为中华文学瑰宝的代表之一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屈原成名的诗有哪些?楚辞体诗歌的艺术成就

    屈原成名的诗有哪些?楚辞体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、屈原的代表作品 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其作品以《楚辞》为代表,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。以下是他的成名之作: 1. 《离骚》 – 重点内容:这是屈原最著名的长诗,全诗373句,2400余字,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。– 艺术特色:诗中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、香草美人的比喻,表…

    2025年5月16日
    1120
  • 橙黄橘绿出自哪首诗?

    橙黄橘绿的出处及文学赏析 一、诗句原始出处 “橙黄橘绿”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七言绝句《赠刘景文》。全诗如下: **”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** 这首诗创作于元祐五年(1090年),苏轼时任杭州知州,赠诗给好友刘景文(字季孙)。诗中通过对四季景物的描写,寄托了对友人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550
  • 八月桂花香出自哪首诗?

    八月桂花香出自哪首诗? 一、诗句出处 “八月桂花香”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古诗,而是对古典诗词中桂花意象的化用。最接近的出处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《灵隐寺》:> 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此句以桂花(“桂子”)象征高洁,后演变为“八月桂花香”的民间表达。 二、桂花在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1. 象征高洁与荣誉 如李清照《鹧鸪天·桂花》:“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760
  • 诗佩诗佩画有哪些?诗画交融的艺术探索

    诗佩诗佩画有哪些?诗画交融的艺术探索 一、诗佩画的定义与起源 诗佩画是一种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,通过视觉与文字的双重表达,传递更深层次的美学意境。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“题画诗”,如宋代文人苏轼、米芾等常在画作上题诗,形成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独特风格。 重点内容:诗佩画的核心在于诗画互补,诗歌为画作赋予思想深度,绘画则为诗歌提供视觉呈现。 二、…

    2025年4月19日
    1060
  • 小学阶段春天的诗有哪些?部编版教材中的春日诗歌精选

    小学阶段春天的诗有哪些?部编版教材中的春日诗歌精选 一、小学阶段春天的诗歌教育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春天的诗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、语言感知能力和自然观察力的重要素材。通过诵读和赏析春日题材的诗歌,学生能够:– 感受季节变化,增强对自然的敏感度– 积累优美语言,提升表达能力– 激发想象力,培养诗性思维 二、部编版教材中的春…

    2025年7月13日
    7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