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闻鲈鱼美是哪一首诗?

Random Image

但闻鲈鱼美:诗句溯源与文学解析

一、诗句出处与背景

“但闻鲈鱼美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秋下荆门》。全诗如下:
> 霜落荆门江树空,布帆无恙挂秋风。
> 此行不为鲈鱼美,自爱名山入剡中。

重点内容:诗中“鲈鱼美”化用西晋张翰“莼鲈之思”的典故(《晋书·张翰传》),表达对故乡风物的怀念。李白反用此典,强调自己远游是为探访名山,而非贪恋美食。

二、典故关联与实际案例

1. 张翰的“莼鲈之思”

西晋张翰因见秋风起,思念故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,辞官归隐。这一典故成为中国文学中“思乡”的经典意象
案例:宋代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中“休说鲈鱼堪脍”亦引用此典,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。

2. 李白的反用与创新

李白在《秋下荆门》中以“不为鲈鱼美”表明志趣,展现盛唐诗人追求自由、寄情山水的精神。
对比案例
– 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“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”同样表现隐逸情怀,但未用典。
– 李白通过典故反用,强化了诗歌的张力。

三、艺术特色与影响

1. 语言风格:简洁明快,以“布帆无恙”等意象勾勒秋景。
2. 情感表达“自爱名山”四字直抒胸臆,体现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。
3. 后世影响:此诗成为唐代山水诗代表作之一,后人多效仿其“反用典故”手法。

重点内容:李白的创新在于将传统思乡意象转化为个人理想的宣言,展现了盛唐诗歌的突破性思维

四、延伸思考

现代文学中,“鲈鱼美”仍被频繁引用。例如:
– 作家汪曾祺在《故乡的食物》中提及鲈鱼,赋予其文化记忆的符号意义
– 美食纪录片《风味人间》以“莼鲈之思”开篇,诠释食物与情感的联系。

结论:李白《秋下荆门》通过典故的灵活运用,将个人情怀与历史文脉结合,成为唐诗中以小见大的典范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苏轼给沈括的诗有哪些?文人交往中的诗词唱和与科学碰撞

    苏轼给沈括的诗有哪些?文人交往中的诗词唱和与科学碰撞 一、苏轼与沈括的交往背景 苏轼(1037-1101)与沈括(1031-1095)同为北宋文坛与科学界的代表人物。两人虽因政治立场(如王安石变法)存在分歧,但私交甚密,常有诗词唱和。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记载了苏轼的轶事,而苏轼的诗文也多次提及沈括的科学成就,展现了文人交往中科学与文学的互动。 二、苏轼赠予沈括…

    2025年7月13日
    350
  • 恐龙李白的诗有哪些?穿越时空的诗意遐想

    恐龙李白的诗有哪些?穿越时空的诗意遐想 引言:当恐龙遇见诗仙 在科学与幻想的交汇处,一个有趣的问题诞生了:如果恐龙时代的霸主——恐龙,与唐代诗仙李白相遇,会碰撞出怎样的诗意火花? 尽管这纯属虚构,但通过文学创作和跨时空的遐想,我们可以探索这一充满想象力的命题。 — 一、虚构的“恐龙李白”诗作案例 以下是基于李白诗风与恐龙元素融合的原创虚构诗作,试…

    2025年5月30日
    480
  •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职业元素?诚斋先生的行业描绘

   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职业元素?诚斋先生的行业描绘 一、杨万里诗歌中的职业元素概述 杨万里(号诚斋)是南宋著名诗人,其诗作以“诚斋体”著称,语言通俗、贴近生活。他的诗歌中常融入市井百业的描写,既反映社会风貌,又体现对劳动人民的关注。以下是其诗中常见的职业元素: 1. 农事劳作:如《插秧歌》描绘农民插秧场景,“田夫抛秧田妇接,小儿拔秧大儿插”。2. 手工业者:如《稚…

    2025年4月11日
    700
  • 有桃树有人船的诗有哪些?在山水画卷中寻找诗意场景

    有桃树有人船的诗有哪些?在山水画卷中寻找诗意场景 中国古典诗词中,桃树与人船常作为意象组合出现,既象征自然之美,又暗含人文情怀。这类诗作往往通过山水画卷般的笔触,勾勒出宁静或隐逸的意境。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案例。 一、桃树与人船的典型意象解析 1. 桃树:象征春天、隐逸或仙境(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“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”)。2. 人船:代表漂泊、归隐或渔樵生活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590
  • 关于海的诗有哪些?从曹操《观沧海》到现代诗的海洋意象

    关于海的诗有哪些?从曹操《观沧海》到现代诗的海洋意象 一、古典诗歌中的海:雄浑与哲思 中国古代诗歌中,海常作为宏大宇宙和人生境界的象征。 1. 曹操《观沧海》——最早的咏海名篇 重点内容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”——曹操以海喻天下,展现统一中原的豪情,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咏海诗。 2. 李白《行路难》中的海意象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9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