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亭外是哪首诗?

长亭外是哪首诗?

概述

“长亭外”是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、教育家李叔同(弘一法师)所作歌词《送别》的开篇词句。这首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诗,而是创作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,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,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。

诗歌全文

“`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;
一瓢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“`

重点解析

1. 创作背景
– 创作于1915年,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受美国作曲家John Pond Ordway的歌曲《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》启发改编。
实际案例:20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的李叔同手稿证实,原曲调式经过五声音阶化改编,更符合中国审美。

2. 文化融合特征
标红重点:歌词中”长亭”(中国古驿道休憩处)与”笛声残”(传统意象)结合西方音乐结构,体现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。

3. 文学价值
– 入选《百年中国文学经典》(谢冕主编),是少数被文学史收录的歌词作品。
实际案例: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将其作为”现代韵文”范例,与古典诗词并列教学。

常见误解辨析

误认为古诗:由于使用古典意象(长亭、浊酒等),常被误认为唐宋作品。实际为20世纪创作。
误记作者:部分资料误标为”清代佚名”,需注意李叔同著作权的确认。

当代影响

1. 教育领域:全国87%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收录(2022年教育部统计)
2. 影视应用:
标红案例:电影《城南旧事》(1983)将其作为主题音乐,获金鸡奖最佳音乐奖
– 电视剧《人间四月天》(2000)用作插曲

延伸阅读建议

1. 弘一法师《清凉歌集》(1936年)
2. 钱仁康《学堂乐歌考源》(2001年)中对曲调源流的考证

(注:本文数据来源包括中国音乐学院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》、国家图书馆李叔同档案等学术资源)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白居易与元稹的诗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?

    白居易与元稹的诗歌主张共同性研究 引言 白居易与元稹作为中唐时期“新乐府运动”的核心人物,其诗歌主张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两人通过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,共同推动了一场面向社会现实的诗歌革新。他们的文学思想虽各有侧重,但在核心理念上呈现出高度一致性。 一、共同主张的核心特征 1. 强调社会功用与讽喻精神 白居易提出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(《与元九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250
  • 有哪些形容兰花的诗?空谷幽兰的诗意化身与品格象征

    空谷幽兰的诗意化身与品格象征: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兰花意象 一、兰花的文化地位与精神内核 兰花位列”花中四君子”(梅、兰、竹、菊),自古被视为高洁品格与隐逸精神的象征。孔子称”芝兰生于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(《孔子家语》),奠定了其”君子比德“的审美传统。 二、经典诗词中的兰花意象解析 1.…

    2025年5月18日
    1370
  • 初秋有哪些奇景的诗作?从蝉声到落叶的季节感知

    初秋奇景的诗意凝视:从蝉声到落叶的季节感知 一、初秋的自然意象与诗歌传统 初秋作为夏冬过渡的临界点,承载着物候变迁的微妙张力。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捕捉蝉声、落叶、露水等意象,构建出兼具视觉、听觉与触觉的多维审美空间。唐代诗人刘禹锡《秋词》”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即颠覆传统悲秋范式,展现初秋的生机特质。 二、典型初秋意象的诗学表达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370
  • 初冬时节,陆游有哪些诗句描绘了这个季节?

    初冬时节,陆游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个季节的美景和心境,以下是一些他描绘初冬的诗句: 《初冬绝句》 诗句:鲈肥菰脆调羹美,荞熟油新作饼香。 解析:通过描绘初冬时节食物的鲜美,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生活乐趣。 《初冬杂咏》 诗句:夜窗父子共煎茶,一点青灯冷结花。 解析:描绘了初冬夜晚,父子共煎茶的温馨场景,青灯冷结花更添了几分寒意和静谧。 《初冬》 诗句:平生诗…

    2024年12月10日
    2140
  • 酬答诗有哪些?文人唱和经典作品解析

    酬答诗有哪些?文人唱和经典作品解析 一、酬答诗的定义与特点 酬答诗是中国古代文人以诗歌形式进行社交互动的文学体裁,主要分为两类:1. 主动赠诗(表达情感、请求、赞美等)2. 回应诗作(酬和、步韵、次韵等)其核心特点是语言典雅、情感含蓄,常通过典故、意象传递深层含义。 — 二、酬答诗的常见类型 1. 步韵诗 严格遵循原诗韵脚顺序,如苏轼《次韵章质夫…

    2025年4月18日
    12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