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余黄鹤楼是哪首诗?

空余黄鹤楼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空余黄鹤楼”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《黄鹤楼》。此诗被誉为“唐人七律第一”,是咏叹黄鹤楼的千古名篇。全诗通过黄鹤楼的传说与眼前景象的对比,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、人生渺茫的感慨。

重点内容
– 诗句原文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”(标红关键句
– 创作背景:崔颢登临黄鹤楼时,借仙人乘鹤的传说,表达物是人非的怅惘。

二、诗歌全文与解析

《黄鹤楼》
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
重点内容
1. 前四句:以神话传说起笔,突出黄鹤楼的“空寂”,强化时空苍茫感。
2. 后四句:转入现实景物描写,尾联以“乡愁”收束,情感层层递进。

三、实际案例:李白与《黄鹤楼》的轶事

据传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欲题诗,但见崔颢此作后叹服,留下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轶闻。后来李白模仿此诗风格,创作了《登金陵凤凰台》(“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”),可见崔诗影响之深远。

案例意义
– 印证《黄鹤楼》的艺术成就。
– 体现唐代诗人间的相互推崇与创作借鉴

四、文化影响与后世评价

– 黄鹤楼因崔颢诗作成为“江南三大名楼”之一(另为岳阳楼、滕王阁)。
– 清代《唐诗三百首》将其列为七律之首,称其“气象苍茫,格调高绝”。

总结:崔颢《黄鹤楼》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和深沉的情感,成为唐诗典范,而“空余黄鹤楼”一句更是点睛之笔,至今广为传诵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3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3

相关推荐

  •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哪首诗?

   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哪首诗? 诗歌背景与出处 “床前明月光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出自《静夜思》。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(726年),李白时年26岁,客居扬州旅舍,因思乡而作。全诗语言朴素,意境深远,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。 重点内容:– 诗名:《静夜思》– 创作时间:726年(盛唐时期)– 主题:思乡之情 全诗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1140
  • 如何向一个外国人,用他最熟悉的事物比喻唐诗的魅力?

    如何向外国人解释唐诗的魅力?用他最熟悉的事物来比喻 # 唐诗就像西方的交响乐 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同交响乐中的和声与旋律,两者都通过严谨的结构传递丰富情感。正如贝多芬《命运交响曲》开篇四个音符能瞬间营造戏剧张力,李白《静夜思》中”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的平仄起伏,同样在简单意象中构建出令人共鸣的意境空间。 ## 实际案例:杜甫与莎士比…

    2025年11月9日
    110
  • 祈安出自哪首诗?

    祈安出自哪首诗? “祈安”的出处与背景 “祈安”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著名的古代诗词,而是源自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中的常见用语,多见于民间仪式、匾额或宗教文献中。其核心含义为“祈求平安”,体现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。若从诗歌角度追溯,与之意境相近的文本可参考以下两类:1. 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天保定尔,亦孔之固”,表达对上苍庇佑平安的祈愿。2. 唐代白居易《赠邻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780
  • 关于对牛弹琴的诗有哪些?从典故延伸看诗歌的讽刺与哲思

    关于对牛弹琴的诗有哪些?从典故延伸看诗歌的讽刺与哲思 一、“对牛弹琴”的典故溯源 “对牛弹琴”最早见于东汉牟融的《理惑论》,讲述音乐家公明仪为牛弹奏高雅的琴曲,牛却无动于衷,转而弹奏蚊虻之声,牛反而摇尾倾听。这一典故被后世引申为“讽刺对象无法理解高深内容”或“沟通无效”的隐喻。 重点内容:该典故的核心矛盾在于“表达者与接受者的认知错位”,这一主题在诗歌中常被…

    2025年7月13日
    1920
  • 苏轼与辛弃疾同属豪放派,他们的词风有何根本不同?

    苏轼与辛弃疾词风差异研究 一、核心差异总览 苏轼以旷达超然为基调,辛弃疾以悲慨雄健为特质。虽同属豪放词派,但苏轼的豪放源于道家式的精神超越,而辛弃疾的豪放则根植于儒家式的现实担当。这种根本差异具体表现为:苏轼在困顿中走向天地境界的豁达,辛弃疾在失意中坚守英雄本色的执着。 二、精神境界的差异 1. 苏轼的宇宙意识 在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,苏轼通过“明月几…

    2025年10月28日
    3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