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俊逸出自哪首诗?
“俊逸”的出处与含义
“俊逸”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日忆李白》,原句为:
“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”
此处杜甫用“俊逸”形容李白诗歌风格豪放洒脱、才华超群,同时借南朝诗人鲍照(曾任参军)的典故,突出李白的创作特色。
—
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全诗赏析
原诗内容
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
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
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
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
重点解析
1. “俊逸”的文学意义:
杜甫将李白与鲍照并提,鲍照的诗风以豪迈奔放著称,李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风格。后世常用“俊逸”形容文笔或气质超凡脱俗。
2. 对比手法:
“清新庾开府”(庾信)与“俊逸鲍参军”形成对比,凸显李白兼具清丽与豪放的双重特质。
—
实际案例:文学与生活中的“俊逸”
1. 古典文学应用
– 宋代陆游《读李杜诗》中化用此典:“俊逸鲍参军,优游谢康乐。”
– 现代学者评价苏轼词风时,也常用“俊逸”形容其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的恢弘气度。
2. 现代场景使用
– 书法评论:某书法展评语称其作品“线条俊逸,有李白诗风之韵”。
– 人物评价:媒体形容运动员谷爱凌“气质俊逸,兼具力量与灵动”,借用古典词汇表达现代审美。
—
总结
“俊逸”源自杜甫对李白诗风的经典概括,成为中文形容才华横溢、风格洒脱的专属词汇。其影响从古典诗歌延伸至现代文化,展现了汉语词汇的持久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