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和出自哪首诗?

景和出自哪首诗?

一、景和的出处与背景

“景和”是中国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(公元465年),但作为诗歌意象,其直接出处并非某一首具体诗作,而是源自南朝文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审美表达。
重点内容:在古典文献中,“景和”更多以词组形式出现,意为“风光和煦”,常见于描绘春日或太平盛世的诗文中。例如:
– 《文选·谢灵运〈拟魏太子邺中集诗〉》:“景和风复暄
– 唐代诗人白居易《春池闲泛》:“景和风初暄

二、实际案例分析:与“景和”相关的诗句

1. 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》
– 原文节选:“景和风复暄,佳气日夜动。
– 解析:此处“景和”指春日和煦的景象,与“风暄”共同构成对自然生机的描写。

2. 白居易《春池闲泛》
– 原文节选:“景和风初暄,一棹烟波远。
– 解析:白居易化用南朝意象,以“景和”烘托闲适的泛舟场景,体现唐代文人对南朝审美的继承

三、常见误解与澄清

误区:有人误以为“景和”是某首诗的诗题或专有名词。
澄清:实际为古典诗文中对和谐景色的通用表述,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。

四、延伸阅读建议

若对“景和”类意象感兴趣,可重点研究:
1. 南朝山水诗(谢灵运、谢朓)
2. 唐代田园诗派(王维、孟浩然)
3. 标红关键词“情景交融”“意象传承”


:本文基于历史文献与诗歌文本分析,如需引用请核对原始出处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2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有哪些关于季节的谚语诗?从农谚到气象诗的文化解码

    关于季节的谚语诗:从农谚到气象诗的文化解码 一、季节谚语的文化渊源 季节谚语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,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总结。它们以简洁的语言传递气象预测、农事安排和生活哲学,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性。 重点内容:– 农谚:如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直接指导农业生产。– 气象诗:如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,通过诗意表达预测天气。 二…

    2025年6月4日
    980
  • 有关诗的霸气句子有哪些?诗歌中豪情万丈的经典名句

    诗歌中豪情万丈的经典名句:霸气的诗性表达 一、壮志凌云的霸气宣言 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(王昌龄《从军行》)此句以金甲磨穿的意象,凸显战士誓死报国的决绝,霸气中透出悲壮。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(杜甫《望岳》)杜甫借泰山之巅的视角,抒发征服天地的雄心,成为后世励志名句。 二、舍我其谁的王者气…

    2025年6月11日
    930
  • 古代诗人中,谁的官职最高?

    古代诗人中,谁的官职最高? 引言 古代中国许多著名诗人同时身兼朝廷官员,文学成就与政治地位往往交织。若以官职高低为标准,唐代诗人群体中不乏位极人臣者,其中贺知章的秘书监(从三品)、高适的散骑常侍(正三品)等已属高官,但真正达到权力顶峰的当属多位官至宰相的诗人。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,分析几位官职最高的诗人及其政治生涯。 官职等级的评判标准 古代官职体系以品阶和实…

    3天前
    30
  • 元曲如何反映元代“民族融合”的社会现实?

    元曲如何反映元代“民族融合”的社会现实? 引言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(蒙古族)建立的大一统王朝,其统治打破了传统的华夷界限,形成了多民族共存与交融的社会格局。元曲作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,不仅继承了唐宋以来的诗词传统,更因其通俗性、市井性和包容性,成为记录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生动载体。它通过语言、题材、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多元呈现,深刻反映了元代…

    2025年11月2日
    250
  • 梦见自己把蛇头打烂了,是危机解除还是心理突破?

    梦见自己把蛇头打烂了:是危机解除还是心理突破? 1. 梦境解析的理论基础 梦境是潜意识的象征性表达,荣格心理学认为,蛇在梦境中常代表原始本能、潜在威胁或智慧启迪。不同文化中,蛇的象征意义差异显著:– 西方文化:欺骗、危险(如《圣经》中的诱惑之蛇)– 东方文化:生命力、转化(如印度教中的昆达里尼能量) 重点内容:打烂蛇头的动作本质上是对…

    2025年5月20日
    11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