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和出自哪首诗?

Random Image

景和出自哪首诗?

一、景和的出处与背景

“景和”是中国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(公元465年),但作为诗歌意象,其直接出处并非某一首具体诗作,而是源自南朝文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审美表达。
重点内容:在古典文献中,“景和”更多以词组形式出现,意为“风光和煦”,常见于描绘春日或太平盛世的诗文中。例如:
– 《文选·谢灵运〈拟魏太子邺中集诗〉》:“景和风复暄
– 唐代诗人白居易《春池闲泛》:“景和风初暄

二、实际案例分析:与“景和”相关的诗句

1. 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》
– 原文节选:“景和风复暄,佳气日夜动。
– 解析:此处“景和”指春日和煦的景象,与“风暄”共同构成对自然生机的描写。

2. 白居易《春池闲泛》
– 原文节选:“景和风初暄,一棹烟波远。
– 解析:白居易化用南朝意象,以“景和”烘托闲适的泛舟场景,体现唐代文人对南朝审美的继承

三、常见误解与澄清

误区:有人误以为“景和”是某首诗的诗题或专有名词。
澄清:实际为古典诗文中对和谐景色的通用表述,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。

四、延伸阅读建议

若对“景和”类意象感兴趣,可重点研究:
1. 南朝山水诗(谢灵运、谢朓)
2. 唐代田园诗派(王维、孟浩然)
3. 标红关键词“情景交融”“意象传承”


:本文基于历史文献与诗歌文本分析,如需引用请核对原始出处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建安诗歌有哪些诗?建安风骨的诗歌代表

    建安诗歌及其代表作品 建安诗歌概述 建安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“建安文学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指东汉末年至曹魏初期(196—220年)的诗歌创作。这一时期的诗歌以“建安风骨”著称,特点是情感真挚、语言刚健、内容反映社会现实,代表人物包括“三曹”(曹操、曹丕、曹植)和“七子”(孔融、陈琳、王粲等)。 建安风骨的核心特征 1. 现实主义精神:诗歌多反映战乱、民生疾苦…

    2025年4月10日
    930
  • 小池的这首诗俗语有哪些?民间智慧与文人雅趣的融合

    小池的这首诗俗语有哪些?民间智慧与文人雅趣的融合 一、引言 小池(杨万里)的《小池》一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广为流传,其中蕴含的民间俗语与文人雅趣的融合尤为值得探讨。本文将通过分析诗中的俗语元素,结合具体案例,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。 — 二、《小池》中的俗语元素 1. “泉眼无声惜细流” – “惜细流”暗含民间俗语“细水长流”,比喻做事…

    2025年6月22日
    470
  • 小学写景诗有哪些古诗?从《敕勒歌》到《鹿柴》的启蒙经典

    小学写景诗有哪些古诗?从《敕勒歌》到《鹿柴》的启蒙经典 一、小学写景诗的意义与特点 写景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,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,传递诗人的情感与哲思。对于小学生而言,学习写景诗不仅能培养语言美感,还能提升观察力与想象力。这类诗歌通常语言简练、意象鲜明,适合启蒙教育。 重点特点:1. 画面感强:如“天苍苍,野茫茫”(《敕勒歌》)直接勾勒草原辽阔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800
  • 关于救火的诗有哪些?古代消防诗作与人文关怀

    关于救火的诗有哪些?古代消防诗作与人文关怀 一、古代消防诗作的文化背景 火灾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威胁,古代诗人常以火灾为题材,既记录灾难,也抒发对民生疾苦的关怀。消防诗作不仅是对火灾场景的描绘,更蕴含了古人对社会秩序、生命价值的思考。例如,唐代诗人杜甫在《火》中写道:“楚山经月火,大旱则斯举。”以火灾隐喻战乱,体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。 二、经典救火诗作赏析 1. …

    2025年5月31日
    610
  • 正解血族诗作赏析:哪些诗作与血族主题相关?

    正解血族诗作赏析:哪些诗作与血族主题相关? 一、血族主题的诗作定义与特征 血族主题的诗作通常以永生、黑暗、欲望、孤独为核心意象,通过隐喻或直接描写展现血族的超自然特质。这类作品常具备以下特征:1. 意象象征:如鲜血、月亮、蝙蝠、棺材等;2. 情感基调:忧郁、禁忌、挣扎;3. 哲学探讨:对人性、死亡与永恒的思辨。 重点内容:血族诗作不仅是恐怖文学的分支,更是对…

    2025年6月9日
    6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