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三秋叶是哪首诗?

落三秋叶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落三秋叶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登高》。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夔州时的代表作,被誉为“七律之冠”,全诗通过描绘秋景,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、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感。

重点内容
– 原句为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其中“落木”即指“落叶”,“三秋”泛指深秋时节。
– 后人常将“落三秋叶”作为对杜甫诗句的化用或概括,但需注意原诗并无此四字直接组合

二、《登高》全诗解析

**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**

重点内容
1. 意象分析
– “落木萧萧”与“长江滚滚”形成时空对比,既写秋景凋零,又暗喻时光流逝。
– “悲秋”“多病”直抒诗人漂泊孤苦的境遇。

2. 艺术成就
– 对仗工整,四联皆对,体现杜甫律诗的严谨技法
– 情感层层递进,由景入情,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。

三、实际案例:误用与正本清源

1. 常见误用
– 网络或自媒体中常出现“落三秋叶”作为独立诗句引用,实为对杜甫原句的简化或误解
– 例如:某诗词鉴赏文章误将“落三秋叶”标注为李白诗句,引发争议。

2. 学术纠正
– 学者指出,类似化用需注明出处(如“化用杜甫《登高》”),避免以讹传讹
正确引用应保留原句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,或明确说明“三秋叶”为引申意象。

四、延伸知识:古诗中的“秋叶”意象

1. 其他诗例
– 王维《山中》:“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”
– 李商隐《宿骆氏亭》:“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”

2. 文化内涵
– 秋叶在古诗中常象征凋零、离别或时光易逝,与杜甫诗中的苍凉感一脉相承。

五、总结

“落三秋叶”虽非原诗直述,但作为对杜甫《登高》的意象提炼,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。读者在引用时应尊重原文,同时关注诗句背后的历史语境与情感深度

重点提示:学习古诗需结合权威注释(如《杜诗详注》),避免片面解读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2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有哪些诗是咏物诗一句?在诗词中遇见万物有灵

    在诗词中遇见万物有灵:咏物诗的艺术魅力 一、什么是咏物诗? 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,以具体物象为吟咏对象,通过描摹其形态、神韵,寄托诗人的情感、志向或哲理。这类诗作既体现“万物有灵”的东方哲学观,又展现诗人“以物见我”的艺术匠心。 重点特征:– 托物言志(如屈原以香草喻高洁)– 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930
  • 君生我未生出自哪首诗?

    君生我未生出自哪首诗? 诗歌出处与背景 “君生我未生” 出自唐代无名氏创作的《铜官窑瓷器题诗》,这首诗因刻于长沙铜官窑瓷器上而得以流传。全诗共四句,表达了因时间错位而无法相守的遗憾之情,是唐代民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。 全诗内容:君生我未生,我生君已老。君恨我生迟,我恨君生早。 诗歌解析与重点内容 1. 主题思想: 诗歌以“时间错位”为核心,通过“君”与“我”的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790
  • 高中关于诗的书有哪些?从教材到读本看诗歌教育体系

    高中关于诗的书有哪些?从教材到读本看诗歌教育体系 一、高中诗歌教育体系概述 高中诗歌教育以教材为核心,辅以课外读本和拓展资源,形成“课内+课外”的双轨体系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、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。 二、课内教材:诗歌教学的主阵地 1. 人教版语文教材(必修与选修) – 必修教材:收录经典古诗词(如《诗经·氓》、李白《将进酒》)和现代诗歌…

    2025年6月3日
    670
  • 张继写的诗有哪些?品读张继的诗歌魅力

    张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,虽然他的生平详情并不可考,但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,影响深远。张继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,成为唐代及后世诗歌研究中的重要对象。以下是一些张继的代表诗作及对其诗歌魅力的品读: 代表诗作 《枫桥夜泊》 内容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 魅力:这首诗是张继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…

    2024年9月24日
    2980
  • 古人赞美腊梅诗有哪些?寒冬傲骨的诗意礼赞

    古人赞美腊梅诗有哪些?寒冬傲骨的诗意礼赞 腊梅,作为寒冬中少有的绽放之花,自古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。其凌寒独放的特性,被赋予了坚韧不拔、高洁傲骨的精神象征。本文将梳理古人赞美腊梅的经典诗作,并解析其背后的文化意蕴。 一、腊梅的文化象征 腊梅(Chimonanthus praecox),因其在腊月开花而得名。古人常将其与松、竹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象征着逆境中的…

    2025年5月18日
    10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