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竹万竿斜是哪首诗?

过竹万竿斜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过竹万竿斜”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《风》。全诗如下:

> 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> 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

关键点解析

1. 作者:李峤(644—713),初唐诗人,与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2. 主题:通过自然现象“风”的描写,展现其无形却有力的特性。
3. 名句“入竹万竿斜”(部分版本作“过竹万竿斜”)以动态画面表现风的威力。

二、诗句的文学价值

1. 艺术手法

白描手法:不直接写风,而是通过“叶落”“花开”“浪涌”“竹斜”间接表现。
数字对比:“三秋”与“二月”、“千尺”与“万竿”形成时空张力。

2. 科学隐喻

诗句暗合流体力学原理:
> 实际案例:现代风洞实验中,竹林的倾斜角度与风速呈正相关,印证了“万竿斜”的观察准确性。

三、常见误传与辨正

误区1:误记为其他诗人作品

错误案例:部分网友误将此诗归于杜甫或李白,因二人均有大量自然题材诗作。
辨正:李峤诗风以简练著称,此诗是其咏物诗代表作。

误区2:诗句版本差异

– 流传版本中,“入竹”与“过竹”并存,但《全唐诗》明确记载为“入竹万竿斜”

四、文化影响与应用

1. 教育领域: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,作为咏物诗范例。
2. 艺术再创作
– 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“万竿斜”为题绘制竹林风雨图。
重点内容: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,此句被用于“风雅颂”篇章的视觉设计。

五、延伸阅读建议

– 对比阅读:
– 李峤《雨》:“乱点碎红山杏发,平铺新绿水蘋生”
–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

通过分析不同诗人对自然力的描写,可深入理解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色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
相关推荐

  • 举杯邀明月是哪首诗?

    举杯邀明月:出自哪首经典诗作? 1. 诗歌出处与作者 “举杯邀明月” 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《月下独酌·其一》。该诗创作于天宝三年(744年),是李白饮酒诗的代表作之一,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浪漫主义情怀。 重点内容:– 全诗共14句,属五言古诗– 收录于《全唐诗》卷182– 创作背景:李白被排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580
  • 红豆生南国出自哪首诗?

    红豆生南国出自哪首诗? 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 “红豆生南国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《相思》,又名《江上赠李龟年》。此诗是盛唐时期的经典五言绝句,以红豆喻相思之情,成为千古名句。 原文: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 重点内容:– 创作背景:安史之乱后,王维借红豆寄托对友人李龟年(唐代著名乐师)的思念。– 文化意义:红豆在唐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760
  • 玉盘意象全解析:诗词中的月亮与器物隐喻

    玉盘意象全解析:诗词中的月亮与器物隐喻 一、玉盘意象的文化渊源 玉盘作为月亮的代称,源于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与器物审美的结合。玉象征高洁、永恒,盘则体现圆润、完满的形态,二者共同构成对月亮的诗意化表达。这一意象最早可追溯至汉乐府《怨歌行》:“裁为合欢扇,团团似明月”,虽未直接提及“玉盘”,但已隐含器物与月亮的关联。 二、诗词中的玉盘意象分类 1. 直观比喻:…

    2025年4月20日
    1090
  • 古代写雨的词语有哪些生动形象?

    在古代文学中,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被用来描绘雨,这些词语不仅展现了雨的形态和特征,还蕴含了诗人和文人的情感与意境。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: 1. 直接描绘雨的形态 漫天飞雨:形容雨势大而密,仿佛漫天都是飞舞的雨点。 重重细雨:强调细雨的连续不断和密集。 濛濛细雨:描绘细雨如丝如雾,朦胧而柔和的景象。 滂沱大雨:形容雨势极大,如洪水般倾泻而下。 沛沛暴雨:与滂沱…

    2024年10月5日
    2980
  • 青年时的诗有哪些诗?青春记忆的诗歌复刻

    青年时的诗有哪些诗?青春记忆的诗歌复刻 一、青年诗歌的主题与特点 青年时期的诗歌往往以激情、理想、迷茫与成长为核心主题,具有以下鲜明特征:1. 情感炽烈:直抒胸臆,表达对爱情、自由或未来的渴望。2. 形式自由:突破传统格律,常见现代诗或散文诗。3. 意象鲜明:常借用“星辰”“大海”“野草”等象征性意象。 典型案例:– 海子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:…

    2025年4月19日
    11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