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竹万竿斜是哪首诗?

Random Image

过竹万竿斜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过竹万竿斜”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《风》。全诗如下:

> 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> 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

关键点解析

1. 作者:李峤(644—713),初唐诗人,与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2. 主题:通过自然现象“风”的描写,展现其无形却有力的特性。
3. 名句“入竹万竿斜”(部分版本作“过竹万竿斜”)以动态画面表现风的威力。

二、诗句的文学价值

1. 艺术手法

白描手法:不直接写风,而是通过“叶落”“花开”“浪涌”“竹斜”间接表现。
数字对比:“三秋”与“二月”、“千尺”与“万竿”形成时空张力。

2. 科学隐喻

诗句暗合流体力学原理:
> 实际案例:现代风洞实验中,竹林的倾斜角度与风速呈正相关,印证了“万竿斜”的观察准确性。

三、常见误传与辨正

误区1:误记为其他诗人作品

错误案例:部分网友误将此诗归于杜甫或李白,因二人均有大量自然题材诗作。
辨正:李峤诗风以简练著称,此诗是其咏物诗代表作。

误区2:诗句版本差异

– 流传版本中,“入竹”与“过竹”并存,但《全唐诗》明确记载为“入竹万竿斜”

四、文化影响与应用

1. 教育领域: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,作为咏物诗范例。
2. 艺术再创作
– 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“万竿斜”为题绘制竹林风雨图。
重点内容: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,此句被用于“风雅颂”篇章的视觉设计。

五、延伸阅读建议

– 对比阅读:
– 李峤《雨》:“乱点碎红山杏发,平铺新绿水蘋生”
–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

通过分析不同诗人对自然力的描写,可深入理解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色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骈文讲究哪些诗?六朝对偶艺术在诗歌中的渗透研究

    骈文讲究哪些诗?六朝对偶艺术在诗歌中的渗透研究 一、骈文的核心特征与诗歌的关联 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对偶、声律、用典为核心的文体,其艺术手法深刻影响了六朝诗歌的创作。骈文讲究:1. 对偶工整:上下句字数、结构、词性严格对称。2. 声律和谐:平仄相间,音韵铿锵。3. 典故繁密:化用典籍以增强文采。 重点内容:骈文的对偶艺术是六朝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来源,如谢灵运的…

    2025年5月4日
    840
  • 留连戏蝶时时舞出自哪首诗?

    留连戏蝶时时舞出自哪首诗? 诗歌出处 “留连戏蝶时时舞”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江畔独步寻花·其六》。全诗如下: > 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> 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 诗歌背景与赏析 1. 创作背景: 此诗写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间,描绘了江畔繁花似锦、生机盎然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闲适心境。 2. 重点赏析: &#…

    2025年6月24日
    400
  • 诗中排比的力量:哪些经典诗句通过重复结构增强感染力?

    诗中排比的力量:哪些经典诗句通过重复结构增强感染力? 一、排比的修辞学定义与功能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句式、词汇或语法结构的修辞手法。在诗歌中,排比能强化情感表达、构建节奏感,并深化主题。其核心功能包括:– 情感强化:通过重复积累情绪张力。– 节奏控制:形成音乐性,增强记忆点。– 逻辑递进:通过结构重复凸显层次关系…

    2025年6月6日
    560
  • 描写太白碑林有哪些诗?墨香与石刻交织的盛唐记忆

    太白碑林:墨香与石刻交织的盛唐记忆 一、太白碑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太白碑林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山麓,是为纪念唐代诗仙李白而建的文化景观。这里汇聚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咏李白的诗作,以及李白本人的传世名篇,通过石刻艺术与书法真迹,展现了盛唐文化的恢弘气象。碑林不仅是文学遗产的宝库,更是研究唐代诗歌、书法、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 重点内容:太白碑林的核心价值在于…

    2025年5月18日
    810
  • 浮云游子意,下一句是什么?

    “浮云游子意”的下一句是“落日故人情”。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《送友人》,全诗为: 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 此地一为别,孤蓬万里征。 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 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 其中,“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”这两句诗,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,传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深深不舍与眷恋。具体来说,“浮云游子意”比喻游子行踪不定及其漂泊不定的心…

    2025年1月5日
    19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