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竹万竿斜是哪首诗?

过竹万竿斜是哪首诗?
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过竹万竿斜”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《风》。全诗如下:

> 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> 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

关键点解析

1. 作者:李峤(644—713),初唐诗人,与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2. 主题:通过自然现象“风”的描写,展现其无形却有力的特性。
3. 名句“入竹万竿斜”(部分版本作“过竹万竿斜”)以动态画面表现风的威力。

二、诗句的文学价值

1. 艺术手法

白描手法:不直接写风,而是通过“叶落”“花开”“浪涌”“竹斜”间接表现。
数字对比:“三秋”与“二月”、“千尺”与“万竿”形成时空张力。

2. 科学隐喻

诗句暗合流体力学原理:
> 实际案例:现代风洞实验中,竹林的倾斜角度与风速呈正相关,印证了“万竿斜”的观察准确性。

三、常见误传与辨正

误区1:误记为其他诗人作品

错误案例:部分网友误将此诗归于杜甫或李白,因二人均有大量自然题材诗作。
辨正:李峤诗风以简练著称,此诗是其咏物诗代表作。

误区2:诗句版本差异

– 流传版本中,“入竹”与“过竹”并存,但《全唐诗》明确记载为“入竹万竿斜”

四、文化影响与应用

1. 教育领域: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,作为咏物诗范例。
2. 艺术再创作
– 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“万竿斜”为题绘制竹林风雨图。
重点内容: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,此句被用于“风雅颂”篇章的视觉设计。

五、延伸阅读建议

– 对比阅读:
– 李峤《雨》:“乱点碎红山杏发,平铺新绿水蘋生”
–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

通过分析不同诗人对自然力的描写,可深入理解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色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
相关推荐

  • 孕妇梦见大蟒蛇是什么意思?是胎梦解析还是心理压力?

    孕妇梦见大蟒蛇的解析:胎梦象征还是心理压力? # 一、梦境解析的理论基础 梦境是潜意识与现实的交织,尤其对孕妇而言,梦境可能反映生理变化、心理状态或文化信仰。关于孕妇梦见蟒蛇的解读,主要存在两种视角:1. 传统文化中的胎梦象征(如预示胎儿性别或健康)2. 现代心理学中的压力投射(如对分娩的焦虑) # 二、蟒蛇作为胎梦的象征意义 在东亚文化中,蟒蛇常被视为&#…

    2025年5月20日
    1210
  • 有哪些关于新津的诗?探寻成都新津文化底蕴的古诗精选

    有哪些关于新津的诗?探寻成都新津文化底蕴的古诗精选 一、新津的历史文化地位 新津位于成都西南,自古为岷江流域重要水陆码头,是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起点之一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,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题咏,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。 二、经典古诗精选与解析 1. 杜甫《游修觉寺》 重点诗句:> “野寺江天豁,山扉花竹幽…

    2025年5月1日
    1380
  • 出塞的这首诗有哪些?感受边塞诗的豪情

    “出塞”作为乐府旧题,被多位诗人用于反映军旅、边塞生活,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。以下是一些著名的《出塞》诗及其所体现的豪情壮志: 王昌龄《出塞二首·其一》 内容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 感受:这首诗以雄劲的笔触,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,感慨边战不断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痛苦,叹息国无良将,更…

    2024年9月24日
    2590
  • 元曲如何“继承”唐宋诗词的传统?

    元曲如何“继承”唐宋诗词的传统? 引言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,常被视为“唐诗、宋词、元曲”并立的文学高峰。尽管其形式与风格与唐宋诗词有显著差异,但元曲在题材、语言技巧和艺术精神上,深刻继承了唐宋诗词的传统。这种继承并非简单模仿,而是在融合民间艺术与文人创作的基础上,实现了创新与突破。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,从题材内容、艺术手法、音乐性及思想情感四个层面,分析元…

    2025年11月2日
    200
  • 友人惜别诗作赏析:哪些诗表达了离别的哀愁?

    友人惜别诗作赏析:哪些诗表达了离别的哀愁? 一、离别诗的情感内核 离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,以哀愁、眷恋、祝福为核心情感,通过意象组合与语言艺术,展现人际关系的深刻羁绊。重点在于诗人如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,例如以自然景物映射心境,或通过行为细节传递不舍。 — 二、经典惜别诗作案例解析 1. 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 重点诗句:“劝君更…

    2025年6月10日
    10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