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坚写过哪首诗?

黄庭坚的诗歌创作:代表作品赏析

一、黄庭坚的诗歌地位

黄庭坚(1045-1105)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,与苏轼并称”苏黄”,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。他的诗歌以“点铁成金”、”夺胎换骨”的创作理论著称,在宋代诗坛影响深远。

二、黄庭坚的代表诗作

1. 《寄黄几复》

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”
这首七律是黄庭坚思念友人黄几复的名作,通过空间距离的强烈对比典故的巧妙化用,表达了深厚的友情。诗中”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”更是成为千古名句。

2. 《登快阁》

“痴儿了却公家事,快阁东西倚晚晴”
此诗作于元丰五年(1082年),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。其中”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”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壮阔的自然景象。

3. 《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》

“投荒万死鬓毛斑,生入瞿塘滟滪关”
这是黄庭坚晚年作品,记录了他被贬后重返中原的感慨。诗中”未到江南先一笑,岳阳楼上对君山”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

三、诗歌创作特点分析

1. 用典精妙: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而不露痕迹
2. 句法新奇:打破常规语法结构,如”桃李春风一杯酒”
3. 意境深远:通过简练语言营造丰富内涵
4. 格律严谨:特别注重诗歌的音韵美

四、历史评价与影响

《宋史》评价其诗:”庭坚学问文章,天成性得,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,学甫而不为者。”他的诗歌理论影响了整个南宋诗坛,江西诗派更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。

案例研究:现代学者统计发现,在《全宋诗》收录的黄庭坚诗作中,用典频率高达72%,远高于同期诗人的平均水平(约45%),这印证了其”无一字无来处”的创作主张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
相关推荐

  • 念奴娇宋词有哪些?品味念奴娇的宋词韵味

    念奴娇宋词及其韵味赏析 念奴娇,作为宋词中的一个著名词牌,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。此调以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最为人所熟知,其双调一百字的结构,以及豪迈奔放的词风,使得念奴娇成为表达壮志豪情与人生感慨的重要载体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念奴娇宋词及其韵味赏析: 1. 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 —— 苏轼 内容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…

    2024年9月25日
    2100
  • 林黛玉最喜欢的诗句是哪句,有何深意?

    林黛玉作为《红楼梦》中的核心人物,以其才情出众、机智聪慧和敏感细腻著称,她喜欢的诗句往往与她自身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状态相契合。关于林黛玉最喜欢的诗句,有多种说法,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她对李商隐诗句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的偏爱。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》,原句为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,但在《红楼梦》中,林黛玉将其中的“枯”字改为了“残”,这一改动不仅展现了她…

    2024年12月20日
    2050
  • 弦断有谁听,何以形容孤独之境?

    “弦断有谁听”这一表述,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强烈的情感共鸣,形象地描绘了孤独之境的极致。以下是对这一表述如何形容孤独之境的详细分析: 一、孤独之境的具象化 “弦断有谁听”将孤独这一抽象的情感状态具象化。在这里,“弦断”象征着内心的情感迸发或倾诉的渴望,而“有谁听”则表达了这种倾诉无人回应、无人理解的无奈。这种具象化的表达,使得孤独之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,而是具…

    2025年1月2日
    2420
  • 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赏析:哪些诗句让人过目难忘?

    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赏析:哪些诗句让人过目难忘? 一、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诗歌作为语言的精炼艺术形式,其魅力在于通过意象的凝练和情感的浓缩,创造出令人过目难忘的瞬间。获奖作品往往具备以下特质:– 画面感强烈:通过具象描写唤起读者联想。– 情感共鸣:直击人性共通的情感痛点。– 语言创新:打破常规语法,创造新鲜表达。 案例:&gt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1300
  • 带有思雨的诗句,哪些最能触动心弦?

    带有“思雨”的诗句中,有些确实能够触动人心,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雨意交织的复杂情感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诗句,它们以“思雨”为媒介,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: 不讨毗耶方丈饭,应思雨满北山云 作者:曹勋(宋) 诗句解析:诗人通过“思雨满北山云”的意象,表达了对远方或过去的深深思念,雨意与云意交织,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。 叶声风外急,吟思雨中深 作者:蒋恢…

    2024年12月21日
    20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