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端最著名的一首诗?

李端最著名的一首诗:《听筝》

一、李端及其诗歌地位

李端(约743—782年),唐代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,以工于五言诗著称。他的诗风清丽婉约,擅长描写细腻情感和日常生活场景,在盛唐向中唐过渡的诗坛中占有独特地位。

重点内容:李端的《听筝》是其代表作,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音乐描写闻名,被誉为唐代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。

二、《听筝》全文及赏析

原文:

**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
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**

逐句解析:

1. “鸣筝金粟柱”
– “金粟柱”指筝上装饰华美的弦柱,暗示乐器名贵。
以物写人,间接烘托弹筝者的高雅身份。

2. “素手玉房前”
– “素手”突出弹筝女子的纤纤玉手,“玉房”指华美的居所。
画面感极强,勾勒出静谧优雅的场景。

3. “欲得周郎顾”
– 化用三国周瑜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的典故(《三国志》)。
– 暗示弹筝女子故意弹错以引起意中人注意的心理。

4. “时时误拂弦”
– “误拂弦”是诗眼,通过动作细节展现少女的俏皮与羞涩。
重点内容:这一句将音乐、情感与典故完美结合,成为千古名句。

三、实际案例:诗歌的传播与影响

1. 文学评价
– 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赞其“二十字中,风情无限”。
– 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称其“含蓄深婉,妙在言外”。

2. 现代应用
– 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,作为唐代五绝的典范。
– 在音乐类节目中常被引用,如央视《经典咏流传》曾以筝乐演绎此诗。

四、与其他音乐题材唐诗的对比

| 诗人 | 诗作 | 特点 |
|——–|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李端 | 《听筝》 | 心理描写细腻,典故化用自然 |
| 白居易 | 《琵琶行》 | 叙事性强,音乐描写恢弘 |
| 李贺 | 《李凭箜篌引》 | 想象奇幻,修辞夸张 |

重点内容:李端的《听筝》胜在以小见大,通过瞬间动作传递复杂情感,展现了唐代音乐诗的另一种美学范式。

五、总结

《听筝》凭借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情感表达,成为李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音乐描写,更在于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捕捉,至今仍为读者所传诵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:11

相关推荐

  • 音韵学视角下的古诗创作:平仄对仗中的音乐美

    音韵学视角下的古诗创作:平仄对仗中的音乐美 一、音韵学与古诗的渊源 音韵学作为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学科,与古诗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古代诗人通过平仄搭配和对仗工整,赋予诗歌独特的音乐美,使其朗朗上口、余韵悠长。 二、平仄规律与音乐性 1. 平仄的基本概念 平仄是古诗音律的核心,平声指平缓的声调(如现代汉语的一、二声),仄声指起伏的声调(如三、四声及入声)。通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1040
  • 二月春风的诗句有哪些温馨描绘?

    二月春风在古诗中常常被温馨地描绘,它带来了温暖的气息,唤醒了沉睡的大地,也触动了诗人们敏感而多情的心弦。以下是一些温馨描绘二月春风的诗句: 1. 贺知章《咏柳》 原文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 温馨描绘:诗人以“碧玉妆成”形容柳树的新绿,用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描绘柳枝的柔美。最妙的是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,形象地描绘了春…

    2024年10月4日
    2520
  • 从此阡陌多暖春出自哪首诗?

    从此阡陌多暖春出自哪首诗? 诗句出处与背景 “从此阡陌多暖春”并非出自古代诗词,而是现代网络流行语句。经考证,该句最早出现在2010年后社交媒体平台,常被用作表达对生活美好愿景的寄语,后因语言优美、意境温暖被广泛传播。其句式模仿古典诗词,但无具体作者及诗作来源。 类似意境的古典诗句 虽然此句为现代创作,但古典诗词中有大量表达“田间暖春”“生活希望”的类似意境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690
  • 伯夷的故事,有何历史意义?

    伯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忠诚与道德的典范 伯夷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,他因拒绝接受周朝的统治,选择隐居于首阳山,以清贫自守,最终饿死在山中,体现了对先王的忠诚和对自身理想的坚守。他的事迹被后世视为忠臣的典范,激励了无数文人墨客对忠诚与道德的崇尚。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曾赞美伯夷的节操,称其为“君子”。 二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…

    2025年1月7日
    2160
  • 爱国题材诗有哪些分类?从边塞到悼亡的情感递进

    爱国题材诗的分类及情感递进:从边塞到悼亡 一、爱国诗的核心分类 爱国题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,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: 1. 边塞征战诗 – 代表诗人:王昌龄、岑参、高适– 情感特征:表现戍边将士的英勇豪迈与思乡之情– 典型案例: > 王昌龄《从军行》 > 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&#82…

    2025年5月23日
    10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