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“安”韵的诗有哪些?从平水韵看诗歌用韵的讲究与变化

Random Image

压“安”韵的诗有哪些?从平水韵看诗歌用韵的讲究与变化

一、平水韵中的“安”韵部

平水韵(宋代以降广泛使用的诗韵系统)中,“安”属于上平十四寒韵部。该韵部包含以下常见字:
单字:安、寒、欢、残、干、兰、难、漫、阑
多音字:看(kān/kàn)、漫(mán/màn)

重点提示:平水韵的“寒”韵部与现代汉语拼音的“an”韵母存在差异,部分古今音变字(如“元”“言”)归入其他韵部,需特别注意。

二、经典压“安”韵的诗歌案例

1.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

> **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>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> 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> 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**

韵脚分析:声(平声庚韵,此诗首句借邻韵)、明、生、兵(均属下平八庚,与“寒”韵不同,此处需注意杜甫时代用韵的灵活性)。
重点内容:唐代部分诗歌存在借韵现象,需结合具体时代背景分析。

2.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> **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>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> 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> 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**

韵脚分析:秋、流、舟、留(均属下平十一尤韵部,非“寒”韵,此例说明需区分不同韵部)。

3. 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
> **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> 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> 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> 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**

韵脚分析:荣、生、城、情(属下平八庚韵部)。

重点内容:以上案例表明,“安”韵(寒韵)在唐诗中使用频率较高,但需严格区分韵部归属

三、“安”韵诗歌的用韵讲究

1. 一韵到底:近体诗(律诗、绝句)通常要求同一韵部贯穿全诗,如李商隐《无题》(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)。
2. 邻韵通押:部分诗歌首句可借用邻韵(如“寒”与“删”“先”韵部接近),但需谨慎。
3. 古今音变:如“看”在平水韵中属“寒”韵,读平声(kān),现代多读仄声(kàn),创作时需注意。

四、“安”韵的演变与方言影响

宋代以后:“寒”韵与“删”“先”韵部分合并,如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(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)中“狂”“黄”“苍”属“阳”韵,与“寒”韵分化明显。
方言保留:粤语、客家话等方言仍保留“寒”韵的闭口音(-m韵尾),如“南”读作“naam”。

重点内容用韵研究需结合历史音韵与地域差异,避免以今律古。

五、总结

压“安”韵的诗歌需以平水韵十四寒为基准,同时关注借韵、音变等复杂现象。经典作品中,杜甫、王维等大家灵活用韵,体现了汉语诗歌的音乐性与规范性。创作或赏析时,建议查阅《佩文韵府》等工具书以确保准确性

(0)
上一篇 18小时前
下一篇 18小时前

相关推荐

  • 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哪首诗?

    儿行千里母担忧:出处与文学解析 # 诗句出处考证 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并非出自古典诗词,而是源自清代文学著作《儿妇英雄传》(又名《儿女英雄传》)的第二十三回。这部由文康所著的小说创作于清道光年间(1821-1850年),是清代重要的世情小说代表作。 原文语境为:> “何况今日玉郎(安公子)奉着老母的命,远来救父,这儿行…

    2025年6月24日
    230
  •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

    描写月亮的诗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极为丰富,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: 《静夜思》李白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苏轼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…

    2024年9月14日
    2410
  • 刘希夷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?

    刘希夷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? 一、刘希夷及其诗歌地位 刘希夷(约651—约680),唐代诗人,字延之(一作庭芝),汝州(今河南临汝)人。他是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,以婉约清丽的诗风著称,其作品多表现人生感慨和青春易逝的主题。尽管英年早逝,但他的诗歌在唐代及后世均享有较高声誉。 二、《代悲白头翁》:刘希夷的代表作 刘希夷最有名的诗当属《代悲白头翁》(又名《代白头吟》…

    2025年6月26日
    250
  • 关于夏天的优美诗句,你最喜欢哪一首?

    关于夏天的优美诗句众多,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吸引着读者。若要从中挑选一首我最喜欢的,那我会选择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中的一句: 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 这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色彩对比,展现了夏天荷塘的壮丽景色。莲叶接天,无边无际,呈现出浓郁的绿色;荷花映日,娇艳欲滴,展现出别样的红色。这种景象不仅令人赏心悦目,更让…

    2024年12月20日
    1530
  • 中国美食的诗有哪些?在诗词中遇见舌尖上的中国

    中国美食的诗有哪些?在诗词中遇见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美食与诗词文化密不可分,历代文人墨客常以美食入诗,既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,也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以下是经典诗词中的美食案例,带你感受“舌尖上的中国”如何跃然纸上。 一、主食类美食的诗意表达 1. 苏轼《惠崇春江晚景》 “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 诗中虽未直接描写烹饪,但以河豚这一江南名馔为意…

    2025年4月25日
    7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