戡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?冷门字发音与实际应用场景

戡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?冷门字发音与实际应用场景

一、戡的读音与基本释义

“戡”的拼音为kān,属于汉语中的冷门字,常用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。其基本含义为:
1. 平定、征服(如“戡乱”指平定叛乱)。
2. 攻克、解决(如“戡难”指解决困难)。

重点提示:该字易误读为“zhàn”或“kǎn”,需注意声调为第一声(阴平)。

二、字形结构与造字逻辑

“戡”为形声字
左部“戈”:象征武器或武力,与征伐相关。
右部“甚”:表声旁,提示读音。
组合含义为“以武力平定”,体现古代汉字的文化内涵。

三、实际应用场景与案例

1.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

《尚书·周书》:“武王黎”,指周武王平定黎国叛乱。
《三国志》:“定祸乱”,形容曹操统一北方。

2. 现代政治与军事术语

“戡乱”:如1947年国民党颁布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》,指镇压内乱。
“戡平暴动”:新闻报道中用于描述政府平息暴力事件(需注意语境敏感性)。

3. 文学与艺术中的隐喻

– 作家钱钟书在《围城》中借“”喻人生困境的克服:“心灵的伐无休无止”。

四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
1. 误写为“勘”
– “勘”指校对、探测(如“勘误”“勘探”),与“戡”意义无关。
2. 误用场景
– 错误例句:“他测地形”(正确应为“勘测”)。

五、学习建议

记忆口诀:“戈旁读kān,平定乱与难”。
应用练习:尝试用“戡”造句,如:“历史上许多名将因定叛乱留名青史。”

通过本文,读者可系统掌握“戡”的正确发音、含义及使用场景,避免在阅读或写作中误用冷僻字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20
下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21

相关推荐

  • 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一词的流传过程,为何引发持续的真伪之辩?

    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的流传与真伪之辩 一、词作的流传脉络 《满江红·写怀》的公开流传始于明代中期。弘治年间(1488-1505)浙江提学副使赵宽书刻碑文成为最早实物证据,后收入徐阶所编《岳武穆遗文》。嘉靖年间李桢编《古今词钞》首次将其纳入词选,崇祯年间《精忠录》《岳集》相继收录。清初《历代诗余》《词综》等权威选本广泛传播,最终通过《宋史·岳飞传》附录成为家喻…

    2025年11月4日
    310
  • 讽喻诗有哪些?诗词中的社会批判

    讽喻诗有哪些?诗词中的社会批判 一、讽喻诗的定义与特点 讽喻诗是一种通过隐喻、讽刺等手法,揭露社会弊端、批判不公现象的诗歌形式。其核心特点是:1. 隐晦性:避免直白批判,常借古讽今或托物言志。2. 批判性:矛头直指统治阶层、社会陋习或人性弱点。3. 艺术性:通过意象、典故等增强表现力,如《诗经》中的“比兴”手法。 — 二、经典讽喻诗案例 1. 《…

    2025年4月10日
    1820
  • 填词必须严格按照词谱吗?

    填词必须严格按照词谱吗?——论格律规范与艺术创新的平衡 词谱的本质与历史沿革 词谱是宋词创作的格律规范,其形成经历了从音乐文学到纯文本的演变过程。在宋代,词本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词,词人按曲填词,所谓”调有定句,句有定字,字有定声”。至明清时期,随着词乐失传,学者们通过归纳前人作品,编纂出以平仄、韵脚、句式为基准的文字谱,成为后人填词的…

    4小时前
    00
  •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唐诗的评价发生了哪些变化?

   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唐诗评价的变迁 一、新文化运动前的传统唐诗观 1. 古典诗学体系的传承 在五四运动之前,唐诗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。《全唐诗》收录的四万八千余首作品被奉为文学典范,清代学者编撰的《唐诗三百首》更成为启蒙教材。严羽《沧浪诗话》提出的”妙悟说”和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的”境界说”,均以唐诗为重要阐释对…

    2025年11月9日
    160
  • 诗帖的临帖方法有哪些?书法艺术与诗歌美学的结合

    诗帖的临帖方法有哪些?书法艺术与诗歌美学的结合 一、诗帖临帖的核心方法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途径,而诗帖因其文学与书法的双重艺术性,对临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以下是几种核心临帖方法: 1. 对临法 – 定义:对照原帖逐字摹写,力求形似。– 重点:需注意笔法、结字、章法的三重还原。– 案例:临摹王羲之《兰亭序》时,需观察其“之…

    2025年6月22日
    10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