攘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?成语中易错发音纠正

攘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?成语中易错发音纠正

一、“攘”的正确读音与基本含义

“攘”的拼音为rǎng,是第三声(上声)。其核心含义包括:
1. 排斥、抵御(如“攘外安内”);
2. 抢夺、侵夺(如“攘夺”);
3. 捋起袖子(如“攘臂高呼”)。

常见错误:部分人误读为“rāng”或“ráng”,需特别注意声调。

二、含“攘”的成语及易错发音纠正

1. 熙熙攘攘(xī xī rǎng rǎng)

错误案例:误读为“xī xī rāng rāng”。
解析:形容人来人往、热闹纷杂的场景。“攘”必须读第三声,与“熙”搭配时易因连读导致发音模糊。

2. 攘外安内(rǎng wài ān nèi)

错误案例:误读为“ráng wài ān nèi”。
解析:指排除外患、安定内部。“攘”为动词,强调“抵御”动作,需发音清晰。

3. 攘臂一呼(rǎng bì yī hū)

错误案例:误读为“rāng bì yī hū”。
解析:形容振奋号召的姿态。“攘臂”指捋起袖子,发音错误易导致语义误解。

三、发音纠正技巧

1. 声调记忆法:联想“让(ràng)”的发音,将声调改为第三声。
2. 成语对比:通过“熙攘(rǎng)”与“土壤(rǎng)”同音强化记忆。
3. 语境练习:朗读例句“攘除奸凶(rǎng chú jiān xiōng)”,注意重音。

四、总结

“攘”的规范读音为rǎng,在成语中因连读或方言影响易被误读。通过重点记忆高频成语(如“熙熙攘攘”)和对比正确发音案例,可有效避免错误。建议结合词典音频或普通话测试工具反复练习。

提示:若需进一步验证发音,可参考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或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20
下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20

相关推荐

  • “玉盘”意象在哪些古诗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?

    “玉盘”这一意象在古诗中被赋予了多种特殊意义,它既是实际物品的象征,也常被用来比喻月亮或其他美好的事物。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: 1. 比喻月亮 《古朗月行》(唐代·李白):诗中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一句,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润和洁白,用“白玉盘”来比喻月亮,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。 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(宋代·苏轼):诗中“银汉无声转玉盘”一句,同样用…

    2024年11月29日
    2900
  • 茉莉花的诗,你知道几首?感受诗词中的芬芳气息

    当然知道啦!茉莉花,那可是诗词中的常客,它的清香、洁白、高雅,不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。来来来,让我带你一起走进那些描写茉莉花的古诗词,感受那份从字里行间飘出的芬芳气息吧!🌸✨ 宋代诗人笔下的茉莉花 陈淳《茉莉》: 茉莉开时香满枝,钿花狼藉玉参差。茗杯初歇香烟烬,此味黄昏我独知。 这首诗简洁明快,茉莉花开,香气四溢,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品味这份清香,别有一…

    2024年10月21日
    8150
  • 戴望舒的微诗有哪些?现代诗迷必读的精炼美学

    戴望舒的微诗有哪些?现代诗迷必读的精炼美学 戴望舒作为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,其作品以意象凝练、情感深邃著称。他的微诗(短诗)尤其体现了“精炼美学”,用极简的语言传递丰富的内涵。以下是其经典微诗赏析及现代诗迷的必读理由。 一、戴望舒微诗的代表作 1. 《烦忧》 >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,>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。>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,&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340
  • “祸起萧墙”出自哪部经典?解析《论语》中的政治智慧

    祸起萧墙出自哪部经典?解析《论语》中的政治智慧 一、“祸起萧墙”的出处与原文 “祸起萧墙”典出《论语·季氏》第十六篇,原文为:> 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 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冉有、子路的批评。当时季孙氏(鲁国权臣)欲攻打附庸国颛臾,孔子指出其真正的隐患并非外敌,而是内部权力斗争。“萧墙”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屏风,象征内部屏障,后引申为…

    2025年4月15日
    1470
  • 辛弃疾出塞诗有哪些?《破阵子》如何展现铁血丹心?

    辛弃疾出塞诗研究:铁血丹心的文学表达 一、辛弃疾的出塞诗代表作 辛弃疾虽以豪放词闻名,但其诗作中亦有展现边塞情怀的篇章。以下为几首代表性作品: 1. 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 – 经典名句:”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” – 主题:通过梦境追忆战场生涯,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。 2. 《鹧鸪天·有客慨然谈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1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