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?文言文虚词发音全解
一、”耽”的读音与基本释义
1. 现代汉语读音:
– 拼音:dān
– 声调:第一声(阴平)
– 示例:“耽误”(dān wu),指因拖延而错过时机。
2. 文言文中的读音与意义:
– 基本义:沉溺、迷恋(动词),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”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“(意为女子不要沉溺于男子的感情)。
– 引申义:拖延、延误(与今义同),如《后汉书》:”耽道乐术“(沉迷于学问)。
—
二、文言文虚词”耽”的语法功能
1. 作动词:
– 表沉溺:
– 案例:《晋书·王戎传》:”戎好治生,耽于财利“(王戎贪图钱财)。
– 表延误:
– 案例:《三国志》:”军旅之事,不可耽也“(军事不可拖延)。
2. 作形容词(罕见):
– 表长久:如”耽乐“(长久享乐)。
—
三、易混淆虚词发音对比
| 虚词 | 拼音 | 用法 | 案例 |
|——|——|——|——|
| 耽 | dān | 沉溺/拖延 | “耽于享乐” |
| 眈 | dān | 注视(”虎视眈眈”) | “眈眈相向” |
| 湛 | zhàn | 深/清澈 | “湛蓝” |
注意:”耽”与”眈”同音但意义迥异,需结合上下文区分。
—
四、发音误区与正音技巧
– 常见错误:误读为”dǎn”(第三声)。
– 正音方法:联想词语“耽误”,均为第一声。
—
五、总结
“耽”在文言文中多作动词,表沉溺或拖延,现代汉语保留”耽误”一词。掌握其读音(dān)和语境差异,是理解古籍的关键。建议结合经典案例记忆,如《诗经》《晋书》中的用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