吞噬读音是什么意思?文学作品中正确发音示范

吞噬读音是什么意思?文学作品中正确发音示范

一、吞噬读音的定义

“吞噬”的拼音为 tūn shì(注音:ㄊㄨㄣ ㄕˋ),是一个汉语动词,意为:
1. 大口吞食(如动物捕猎);
2. 比喻侵占、淹没(如“黑暗吞噬了光芒”)。

在文学作品中,正确发音对理解语境和情感表达至关重要。

二、发音要点与常见错误

1. 正确发音示范

“吞”(tūn):舌尖抵住上齿龈,发音短促,类似英语“tun”。
“噬”(shì):翘舌音,舌尖卷起,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挤出,类似“sure”中的“sh”。

2. 常见错误

– 误读为 “tūn sì”:将“噬”的翘舌音发成平舌音“s”。
– 误读为 “tūn chì”:混淆“sh”与“ch”的发音位置。

三、文学作品中的发音案例

案例1:鲁迅《野草·影的告别》

> “我不过一个影,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。然而黑暗又会吞噬我,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。”

分析:此处“吞噬”需读作 tūn shì,强调黑暗的压迫感,若误读为“tūn sì”会削弱语境张力。

案例2:莫言《红高粱家族》

> “火光吞噬了半边天空,浓烟翻滚如巨兽。”

分析“吞噬”的爆破音(tūn)与摩擦音(shì)需清晰区分,以表现火势的凶猛。

四、如何练习正确发音?

1. 对照字典:使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确认拼音标注。
2. 录音对比:录制自己的发音与标准音频(如央视新闻播音)对比。
3. 语境模仿:朗读文学片段,重点练习情感表达中的发音轻重。

提示:方言区(如南方部分地区)需特别注意平翘舌区分。

五、总结

“吞噬”的正确发音 tūn shì 是理解其文学意蕴的基础。通过经典作品案例和针对性练习,可避免误读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20
下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:20

相关推荐

  • 竟无语凝噎是哪首诗?

    竟无语凝噎是哪首诗? 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 “竟无语凝噎”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经典作品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。这首词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,创作于他离开汴京(今开封)与恋人分别时,以凄婉笔触描绘离愁别绪。 重点内容:– 词牌名:《雨霖铃》,原为唐教坊曲,后用作词牌。– 名句定位:下阕开头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。 二、全词原文与解析 《雨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840
  • 李商隐写的小院诗有哪些?朦胧诗中的庭院美学

    李商隐的”小院诗”及其朦胧诗中的庭院美学 一、李商隐诗歌中的庭院意象概述 李商隐作为晚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,其诗歌中频繁出现庭院意象,特别是对小院场景的描绘,形成了独特的诗歌美学。这些”小院诗”往往通过封闭的空间和细腻的物象,构建出一个充满隐喻与象征的诗歌世界。 二、李商隐代表性”小院诗&#822…

    2025年6月15日
    930
  • 用宋词的意境来命名现代茶饮或甜品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?

    宋词入馔:当古典意境成为现代茶饮与甜品的命名美学 一、引言:跨越千年的味觉对话 将宋词的意境美学融入现代茶饮与甜品命名,不仅是一种命名策略的创新,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体验的深度交融。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瑰宝,其精炼的语言、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,为产品命名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。这种命名方式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需求的同时,更唤起了他们对古典美学的共鸣与向往…

    2025年11月2日
    190
  • 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:哪些诗句牵动游子心?

    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:哪些诗句牵动游子心? 一、思乡诗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内核 思乡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,其根源在于农耕文明对土地的依恋和儒家”安土重迁”的思想。古代文人或因仕途、或因战乱远离故土,将对家乡的思念升华为一种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家国情怀。这种情感往往通过自然意象(如明月、鸿雁)和时空对比(如节令变化)来传递。 二、典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1410
  • 张三诗作探秘:他写了哪些诗?有何特点?

    张三诗作探秘:他写了哪些诗?有何特点? 一、张三的诗作概览 张三作为当代诗坛的重要诗人,其作品以独特的意象组合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。目前公开的诗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类: 1. 自然咏物诗(如《春山》《夜雨》)2. 社会观察诗(如《地铁口的卖花人》《工地黄昏》)3. 哲思短诗(如《镜中》《时间的褶皱》) 重点内容:据统计,张三已发表诗作87首,其中自然主题占比45…

    2025年6月9日
    8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