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,名句是哪一联?

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名句辨析

一、诗歌背景与核心价值

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年),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,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。白居易在筵席上赠诗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,刘禹锡遂作此诗酬答。全诗以“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”开篇,通过今昔对比展现诗人谪迁生涯的沉痛,最终在颈联迸发出传世名句。

二、名句定位与文本分析

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一联是全诗的灵魂所在。该联运用双重意象对照:
– “沉舟”与“千帆”构成静态与动态的时空交织
– “病树”与“万木”形成衰败与新生的视觉反差
– 数字“千”“万”强化了生命迭代的磅礴气势

三、名句的哲学内涵

3.1 辩证思维体系

该联蕴含三重哲学维度:
1. 新陈代谢的必然性:以自然物象喻示历史发展规律
2. 困境超越的主动性:诗人将自身遭遇客体化为“沉舟”“病树”
3. 乐观精神的建构性:在承认困境的同时展现宏观视野

3.2 接受美学视角

此联在不同时代的解读演变:
– 唐代:士人阶层对宦海沉浮的集体共鸣
– 宋代:理学家借以阐释“格物致知”理念
– 当代:成为社会革新常用的文化符号

四、经典案例佐证

4.1 文学批评实践

清代学者何焯在《瀛奎律髓汇评》中特别标注:“第五句比喻小人道长,第六句见得君子未尝无类”,揭示出该联的隐喻系统在明清时期的政治解读。

4.2 现代应用场景

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时,曾在演讲中引用此联说明中国发展态势,将古典诗句转化为外交话语,体现其跨越时空的阐释张力。

4.3 跨艺术转化

2021年国家大剧院舞剧《沉舟侧畔》以该联为核心意象,通过现代舞演绎呈现“破茧新生”的主题,证明其持续的艺术再生能力。

五、比较诗学视野

与白居易原诗“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”相比,刘禹锡此联的独特价值在于:
– 将个人感伤升华为宇宙观照
– 变单向抒情为多维哲思
– 突破酬唱诗的应景局限达成永恒性

结语

该联之所以成为千年名句,在于其意象系统的开放性与哲学内涵的丰富性。它既是对特定历史处境的回应,又构建了超越时代的解释框架,完美实现了“酬唱诗”从交际功能向永恒艺术价值的转化。

(0)
上一篇 4天前
下一篇 4天前

相关推荐

  • 陌上花开出自哪首诗?

    陌上花开出自哪首诗? 一、出处溯源 “陌上花开”最早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戴氏的一封家书。据北宋苏轼《陌上花三首·引》记载:> 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,王以书遗妃曰:”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。“ 二、苏轼的文学再创作 苏轼被这一典故打动,于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年)创作《陌上花三首》,使这个意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710
  • 有哪些去世后表白的诗?解读生死边界的情感绝唱

    有哪些去世后表白的诗?解读生死边界的情感绝唱 一、生死边界的诗学表达 死亡与爱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,诗人常以超越生死的笔触,表达未竟之爱或永恒思念。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以下特征:– 时空交错:以梦境、回忆或超现实意象连接阴阳两界。– 情感极致化:爱意因死亡而升华,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。– 符号化修辞:常用”坟墓&#8…

    2025年7月13日
    1930
  • 景行出自哪首诗?

    景行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一、景行的原始出处 “景行”一词最早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,原文为:> 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琴。” 关键释义: 1. “景行”(jǐng háng):原指光明正大的行为,后引申为高尚的德行2. “行止”:既指行为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1100
  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来自哪首诗?

 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:李白诗中的傲骨与反抗精神 诗句出处与背景 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。此诗是李白被唐玄宗“赐金放还”后所作,表达了他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人格的坚守。全诗以梦游仙境为喻,最终落脚于对现实政治的批判,“摧眉折腰”成为后世形容屈从权势的经典意象。 诗句解析 1. “摧眉折腰”:字面意为低头弯腰,引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840
  • 思念桂林古诗有哪些诗?山水甲天下的文学记忆

    思念桂林古诗有哪些诗?山水甲天下的文学记忆 桂林,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山水风光,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。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的美誉,不仅源于自然景观的壮丽,更因历代诗人留下的不朽诗篇而熠熠生辉。本文将梳理思念桂林的古诗,并分析其文学价值与文化记忆。 — 一、唐代诗人笔下的桂林山水 唐代是桂林诗歌创作的高峰期,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诗作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