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行出自哪首诗?

景行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

一、景行的原始出处

“景行”一词最早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,原文为:
> 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琴。”

关键释义:

1. “景行”(jǐng háng):原指光明正大的行为,后引申为高尚的德行
2. “行止”:既指行为举止,也暗含”向往追随”之意

二、文本的深层解读

1. 字面含义

“高山仰止”:对崇高德行的仰望
“景行行止”:对光明正大行为的效仿

2. 儒家阐释

东汉郑玄在《毛诗笺》中注解
> “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,有明行者则而行之。”

三、历史应用案例

案例1: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
文末赞语引用
> “《诗》有之:’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’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”

*应用分析*:司马迁以此表达对孔子德行的崇敬,确立了”景行”作为道德标杆的文学传统。

案例2:曹丕《与钟大理书》

> “高山景行,私所仰慕”

*文体特征*:将四字缩略为成语,显示魏晋时期已完成典故的定型化。

四、文化流变

1. 成语演化

– 唐代形成固定搭配”高山景行”
《唐宋诗醇》评李白诗时使用:”凛然有高山景行之思”

2. 现代应用

清华大学校歌歌词
> “器识其先,文艺其从;立德立言,无问西东。”
(化用”景行”精神)

五、学术争议点

1. 读音分歧

– 传统读jǐng háng(如朱熹《诗集传》)
– 现代部分学者主张读yǐng háng(”景”通”影”,指效仿)

2. 意象转化

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指出:
> “古今之成大事业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”
(将道德意象转化为人生境界说)

总结:从《诗经》原典到现代语境,”景行”完成了从具体行为描述到抽象道德符号的升华,成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。其演变过程典型体现了经典文本的创造性转化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3
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:03

相关推荐

  • 课本中的律诗有哪些?格律教学的经典范本

    课本中的律诗有哪些?格律教学的经典范本 一、律诗的定义与特点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,形成于唐代,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,包括:1. 字数固定:五言律诗(40字)、七言律诗(56字)。2. 平仄规则:诗句中平仄交替,避免“孤平”“三平尾”等禁忌。3. 对仗工整:颔联(第三、四句)、颈联(第五、六句)必须对仗。4. 押韵严格:一韵到底,通常押平声韵。 &#8…

    2025年4月24日
    1200
  • 梦凡出自哪首诗?

    梦凡出自哪首诗? 一、梦凡的出处 “梦凡”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著名的古典诗词,而是现代网络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角色名或笔名。其灵感可能来源于古典诗词中与“梦”“凡”相关的意象组合。 1. 古典诗词中的“梦”与“凡” – “梦”:古典诗词中常象征虚幻、人生感悟(如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“夜来幽梦忽还乡”)。– “凡”:多指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570
  • 唐婉的著名诗词,你读过几首?

    唐婉,这位南宋的才女,她的诗词可是情感深邃,让人回味无穷呢!📜 我可是她的忠实粉丝,读过她的不少佳作,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,当属那首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了。下面,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唐婉的诗词世界吧!👇 🌟 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 原文: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。晓风干,泪痕残。欲笺心事,独语斜阑。人成各,今非昨,病魂常似秋千索。角声寒,夜阑珊。怕人寻问,咽泪装…

    2024年10月20日
    5690
  • 记得绿罗裙出自哪首诗?

    记得绿罗裙出自哪首诗? 背景介绍 “记得绿罗裙”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,出自五代词人牛希济的《生查子·春山烟欲收》。这首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,其中”记得绿罗裙,处处怜芳草”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。 诗句解析 原词全文 《生查子·春山烟欲收》全文如下:“`春山烟欲收,天淡星稀小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590
  • 怀才韵有哪些韵?怀才韵的诗词解析

    “怀才韵”并非一个固定的诗歌韵脚或韵律模式,而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,它融合了“怀才”(指有才华但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或认可)和“韵”(指诗歌的音韵、节奏和美感)两个元素。在诗词创作中,“怀才韵”可能指的是那些表达怀才不遇、才华难展情感的诗句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律和美感。 虽然“怀才韵”没有一个具体的韵脚或韵律模式,但我们可以从表达怀才不遇情感的诗词中,感受到它们独特…

    2024年10月1日
    21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