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含的诗句有哪些意境深远?

带“含”字的诗句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,它们往往通过巧妙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,营造出深远的意境。以下是一些意境深远的带“含”字的诗句:

  1. 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(唐·杜甫《绝句》)。这句诗通过“含”字,将远处的西岭雪景巧妙地融入窗框之中,仿佛是一幅嵌在窗框中的画卷,展现了诗人凭窗远眺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象。同时,门泊的东吴万里船又将视线拉回到近处,形成了远近结合、动静交错的意境。
  2. 山雨初含霁,江云欲变霞(唐·宋之问《度大庾岭》)。这句诗通过“含”字,描绘了山雨初停、天空放晴,江云变幻、即将化作霞光的景象。山雨的结束和江云的变化,预示着天气的转好和自然的生机,营造出一种清新、明丽的意境。
  3. 含情两相向,欲语气先咽(唐·白居易《井底引银瓶》)。这句诗通过“含”字,表达了恋人之间深情相望却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。欲语还休、气先咽的细腻描写,展现了情感的深沉与内心的挣扎,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、哀婉动人的意境。
  4. 含烟惹雾每依依,万绪千条拂落晖(唐·李商隐《柳》)。这句诗以“含”字描绘柳枝在烟雾中轻轻摇曳、依依不舍的景象,同时用“万绪千条”形容柳枝的繁多与复杂,暗喻着诗人内心的纷扰与思绪的万千。落晖的映照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凄美,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。
  5. 含情凝睇谢君王,一别音容两渺茫(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)。这句诗通过“含”字,描绘了杨贵妃在离别时对唐玄宗的深情凝望与不舍。音容两渺茫的描写,表达了离别后的无尽思念与痛苦,营造出一种凄婉哀怨、深情厚意的意境。
  6. 含光同作河梁别,凄断箫声入夜闻(唐·骆宾王《送费六还蜀》)。这句诗通过“含”字,将离别的情感融入河梁之景中,使得离别的场景更加凄美动人。同时,凄断的箫声入夜闻的描写,更增添了一种悲凉与孤寂的氛围,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意境。

这些带“含”字的诗句,通过巧妙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,营造出深远的意境。它们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描绘,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,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远意境。

(0)
上一篇 2024年10月3日 下午4:02
下一篇 2024年10月3日 下午4:05

相关推荐

  • 岳飞《满江红》的真伪之争,学界有哪些主要观点?

    好的,这是一篇关于岳飞《满江红》真伪之争的专业性文章。 岳飞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真伪之争:学术史与主要观点辨析 岳飞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一词,以其磅礴的气势、忠愤的情怀,数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自20世纪起,围绕其作者是否为岳飞本人,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论争。这场争论不仅关乎一首词的著作权,更牵涉到文学史、…

    2025年10月21日
    190
  • 刘诗诗脱口秀首秀:幽默背后的真实自我

    刘诗诗脱口秀首秀:幽默背后的真实自我 1. 从荧幕女神到脱口秀新人:跨界挑战 刘诗诗作为国内知名演员,以温婉优雅的形象深入人心。然而,在近期一档热门脱口秀节目中,她以“脱口秀新人”身份亮相,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幽默风格。“这是我第一次说脱口秀,如果不好笑,请大家假装笑一下。”开场白便以自嘲拉近与观众距离,引发全场笑声。 重点内容:刘诗诗的跨界尝试并非偶然。近年来…

    2025年4月27日
    1320
  • 活水来是哪一首诗?

    活水来是哪一首诗? 1. 诗歌背景与作者 “活水来”并非独立诗名,而是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《观书有感二首·其一》。该诗以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”开篇,后两句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成为千古名句,阐释了知识更新与思想活力的哲学道理。 2. 重点诗句解析 – 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 – “渠”指代前文的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910
  • 刘诗诗拍的宫斗剧有哪些?当演员遇上古装宫廷戏

    当演员遇上古装宫廷戏:刘诗诗的宫斗剧作品解析 刘诗诗的古装宫廷戏之路 刘诗诗凭借清丽脱俗的气质和扎实的演技,成为古装剧领域的代表性演员之一。尤其在宫斗剧这一细分类型中,她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,展现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表演蜕变。 刘诗诗主演的宫斗剧作品 1. 《步步惊心》(2011年) – 角色:马尔泰·若曦(穿越至清朝的现代女性)– 剧情亮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1040
  • 采菊东篱下出自于哪首诗?

    采菊东篱下:出处与文学意蕴解析 一、诗句出处 “采菊东篱下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《饮酒·其五》,是《饮酒二十首》组诗中的第五首。该组诗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,借酒抒怀,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。 原诗全文 >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> 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>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> 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>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8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