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于”的诗句,其动人之处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情感表达之深沉
- 诗句中的“于”字,常常作为介词或助词,连接着诗人深沉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象或事物。例如,杜甫的《登高》中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通过“于”字未直接出现但隐含的情感连接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壮阔与人生之无常的深刻感慨。
二、意境营造之悠远
- 含有“于”的诗句,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悠远、深邃的意境。如李白的《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》中“乐毅倘再生,于今亦奔亡”,通过“于今”二字,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巧妙结合,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深远意境。
三、画面描绘之生动
- 诗句中的“于”字,有时能够引导读者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。如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虽然没有直接使用“于”字,但类似诗句通过生动的描绘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原野之上,感受着草木的荣枯与生命的顽强。
四、哲理思考之深刻
- 含有“于”的诗句,还常常蕴含着诗人对人生、宇宙的深刻哲理思考。如苏轼的《赤壁赋》中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,通过“于”字将微小的生命与广阔的天地相对比,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。
具体诗句示例
- 《秋兴八首》之七(杜甫):“昆明池水汉时功,武帝旌旗在眼中。织女机丝虚夜月,石鲸鳞甲动秋风。波漂菰米沉云黑,露冷莲房坠粉红。关塞极天唯鸟道,江湖满地一渔翁。”其中“波漂菰米沉云黑,露冷莲房坠粉红”一句,通过“于”字未直接出现但隐含的描绘,展现了秋日昆明池的凄清景象,令人动容。
- 《枫桥夜泊》(张继)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其中虽未直接使用“于”字,但诗句所营造的孤寂、凄清的意境,与“于”字在诗句中常起的情感连接作用相得益彰,同样动人。
综上所述,关于“于”的诗句之所以动人,是因为它们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情感、营造悠远的意境、描绘生动的画面以及引发深刻的哲理思考。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与智慧,更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