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牧童的诗句,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?

Random Image

嘿,说到牧童的诗句,我可是有不少宝贝呢!🎉 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,我还知道几首超有味道的,保证让你眼前一亮!👀

  1. 《牧童词》

    • 朝牧牛,牧牛下江曲。夜牧牛,牧牛度村谷。
    • 荷蓑出林春雨细,芦管卧吹莎草绿。乱插蓬蒿箭满腰,不怕猛虎欺黄犊。

    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与情趣。春雨绵绵中,牧童穿行于林间草地,吹响悠扬的芦笛,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,恰似利剑,显得英武洒脱,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。这种奇思漫想,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、天真的精神面貌,真是让人忍俊不禁!😂

  2. 《牧童》(黄庭坚):

    • 骑牛远远过前村,短笛横吹隔陇闻。
    • 多少长安名利客,机关用尽不如君。

   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牧童悠然牛背上吹短笛的情景,后两句即事论理,拿牧童和长安名利客对比,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,不追求名利的生活的情怀。在一贬一褒之中,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、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,同时也在赞美牧童。🎉

  3. 《牧童》(周敦颐):

    • 东风放牧出长坡,谁识阿童乐趣多。
    • 归路转鞭牛背上,笛声吹老太平歌。

    这首诗写牧童趁着东风走出长坡,出去放牧,有谁能知道牧童的快乐有多少呢?在回来的路上,牧童用鞭子打在牛背上,笛声传出太平的希望。诗中牧童的悠闲源自太平盛世,耕牛和牧童表现的闲适和充满乐趣的农村生活,是农耕社会的一幅理想图卷。🏞️

  4. 《村晚》

    • 草满池塘水满陂,山衔落日浸寒漪。
    • 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。

   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。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,池水灌得满满的,太阳正要落山,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,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。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,他拿着短笛随便吹奏,真是天真烂漫,童趣十足!🐂

怎么样,这些诗句是不是很有味道?每一首都像一幅画,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田园之中,感受着牧童的快乐与自由。🎵 希望你喜欢这些诗句,也能从中找到那份宁静与美好!

(0)
上一篇 2024年10月14日
下一篇 2024年10月18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鲁藜泥土有哪些立意

    鲁藜的《泥土》这首诗,虽然篇幅短小,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立意,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: 1. 个人定位与处世态度 谦逊与自我认知:诗中通过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,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”这一表述,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,自视过高。它启示人们应有正确的自我认知,避免因为过高的自我评价而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。 甘于平凡与奉献:“把自己当作泥土吧,让众人…

    2024年9月18日
    2060
  • 形容类诗歌有哪些?比喻修辞经典诗句汇总

    形容类诗歌的类型与比喻修辞经典诗句汇总 一、形容类诗歌的常见类型 形容类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特征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 1. 自然景物类 – 通过比喻、拟人等手法刻画自然风光,如山水、四季、花鸟等。 – 经典案例: > 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(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) *用夸张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,突出其壮美。* 2…

    2025年4月18日
    230
  • 你知道哪些关于大雁塔的诗句?

    关于大雁塔的诗句非常丰富,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: 唐代李治《谒大慈恩寺》: 日宫开万仞,月殿耸千寻。 唐代杜甫《同诸公登慈恩寺塔》: 高标跨苍天,烈风无时休。 唐代章八元《题慈恩寺塔》: 十层突兀在虚空,四十门开面面风。 唐代李適《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》: 塔似神功造,龛疑佛影留。 唐代崔湜《慈恩寺九日应制》: 塔类承天涌,门疑待佛开。 唐代李白《长相思…

    2024年12月20日
    1150
  • 田园诗有哪些副业元素?田园诗中的生活百态

    田园诗中的副业元素与生活百态 田园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,以描绘乡村风光、农事活动和隐逸生活为核心。然而,除了传统的耕作场景,田园诗中还隐藏着丰富的副业元素和生活百态,反映了古代农村经济的多样性与百姓的生存智慧。 一、田园诗中的副业元素 1. 渔猎活动 渔猎是古代农民的重要副业,尤其在近水而居的村落中。例如:– 柳宗元《江雪》:“孤舟蓑笠翁…

    2025年4月11日
    200
  • 孔子有哪些诗?儒家至圣的诗歌哲思

    孔子有哪些诗?儒家至圣的诗歌哲思 孔子的诗歌创作与《诗经》的关系 孔子虽以思想家、教育家闻名,但他本人并未留下独立成集的诗歌作品。其诗歌贡献主要体现在对《诗经》的整理与阐释上。《诗经》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相传由孔子删订为305篇(“删诗说”),并赋予其“兴观群怨”的社会功能(《论语·阳货》)。 重点内容:– 孔子提出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(《论语…

    2025年4月14日
    2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