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游《书愤》中表达了哪些愤?

Random Image

陆游的《书愤》是一首七言律诗,全诗紧扣住一“愤”字,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。具体来说,陆游在《书愤》中表达的“愤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 义愤

  • 内容:首联写由于金兵南侵,诗人立志收复失地。颔联追述早年的两次抗金胜仗,如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,展现了诗人早年抗击金兵、保卫国家的英勇事迹。
  • 情感:“愤”中有豪情壮志,有民族大义。诗人对金兵的侵略行为充满义愤,同时对自己能够为国家出力感到自豪。

2. 悲愤

  • 内容:颈联写由于投降派的阻挠,诗人报国无门、壮志未酬,如今年事已高。如“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”,表达了诗人壮岁已逝、志未酬而鬓先斑的无奈与哀伤。
  • 情感:这一联的抒情显得异常的沉痛、哀伤。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遭遇感到悲愤交加,对投降派的妥协行为深感痛心。

3. 激愤

  • 内容:尾联通过用典明志,诗人借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。如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”,诗人以诸葛亮自勉,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收复中原的宏大志向。
  • 情感:尽管诗人在现实中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打击,但他并没有绝望。相反,他依然满怀激情地渴望为国效力,这种激愤之情贯穿全诗。

总结

陆游的《书愤》通过回顾自己早年的抗金经历和壮志未酬的现实遭遇,表达了诗人对金兵侵略的义愤、对投降派的悲愤以及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激愤。全诗情感深沉而激昂,充分展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。这些“愤”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,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守。

(0)
上一篇 2024年10月26日
下一篇 2024年10月26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“也是土”的诗有哪些?网络新诗现象与传统诗学的碰撞

    “也是土”的诗有哪些?网络新诗现象与传统诗学的碰撞 一、“也是土”的诗:网络新诗的典型代表 “也是土”是近年来网络诗坛兴起的一种新诗风格,其特点包括:– 口语化表达:摒弃传统诗歌的华丽辞藻,采用日常语言。– 解构主义倾向:打破传统诗学的逻辑结构,强调碎片化表达。&…

    2025年5月4日
    530
  • 当局者迷出自哪首诗?

    当局者迷的出处及文化内涵分析 一、“当局者迷”的原始出处 “当局者迷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北宋文人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一诗。全诗内容为: >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>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 这首诗创作于1084年,当时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,途经庐山时所作。诗中最后两句“…

    3天前
    60
  • 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哪首诗?

    道是无晴却有晴:出自哪首诗? “道是无晴却有晴” 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广为流传的名句,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。这句诗以其巧妙的双关修辞和含蓄的情感表达,成为千古绝唱。 一、原诗及背景 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唱歌声。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 * 创作背景: 刘禹锡被贬夔州(今重庆奉节)期间,深受当地民歌影响,创作了多…

    3天前
    40
  • 洗儿诗有哪些版本?苏轼笔下的反讽育儿观

    洗儿诗的历史流变与苏轼的反讽育儿观 一、洗儿诗的起源与民俗背景 洗儿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诞生礼仪,最早可追溯至唐代。这一仪式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举行,包含”洗三””添盆”等环节,亲友向浴盆中投掷钱币以示祝福。洗儿诗便是伴随这一民俗产生的文学体裁,多表达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。 二、洗儿诗的主要版本类型 1. 传统祝…

    2025年5月18日
    440
  • 古诗更上一层楼是哪首诗?

    古诗“更上一层楼”出自哪首诗? 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 “更上一层楼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经典作品《登鹳雀楼》。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盛唐时期,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。 原诗全文 《登鹳雀楼》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 二、重点内容解析 1. 核心意象 – “白日”“黄河”构成壮阔的自然画卷 &#…

    3天前
    1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