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诗句里提到了“促织”?

“促织”即蟋蟀,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,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或描绘秋夜的景象。以下是一些提到了“促织”的诗句:

  1. 唐代杜甫《促织》

    • 诗句:“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”
    • 赏析: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儿童的活动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其中“促织”作为秋夜的典型声音,增添了诗歌的秋意和思乡氛围。
  2. 唐代张乔《促织》

    • 诗句:“念尔无机自有情,迎寒辛苦弄梭声。椒房金屋何曾识,偏向贫家壁下鸣。”
    • 赏析:这首诗以“促织”为题材,借物言志,表达了诗人对贫寒人家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。促织在贫家壁下鸣叫,反衬出富贵人家的无知与冷漠。
  3. 南宋杨万里《促织》

    • 诗句:“一声能遣一人愁,终夕声声晓未休。不解缫丝替人织,强来出口促衣裘。”
    • 赏析:这首诗通过描绘促织的鸣声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。促织不懂缫丝织布,却强来出口催促人们制衣,暗讽了那些不事生产而只顾发号施令的人。
  4. 北宋王安石《促织》

    • 诗句:“金屏翠幔与秋宜,得此年年醉不知。只向贫家促机杼,几家能有一絇丝。”
    • 赏析:这首诗以“促织”为引子,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悬殊。富人在金屏翠幔中沉醉不知归路,而穷人却在促织的鸣叫声中辛苦劳作,却连一缕丝也没有。
  5. 唐代刘驾《秋夕》

    • 诗句:“促织灯下吟,灯光冷于水。”
    • 赏析:这句诗通过描绘促织在灯下的鸣声和冰冷的灯光,营造了一种凄清、孤寂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。
  6. 宋代梅尧臣《促织》

    • 诗句:“札札草间鸣,促促机上声。织女夜中起,明河檐外横。”
    • 赏析:这首诗通过描绘促织的鸣声和织女的劳作,展现了秋夜的静谧和人们的勤劳。促织的鸣声与织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秋夜的独特韵律。

这些诗句都以“促织”为题材,通过描绘其鸣声或相关场景,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。促织作为秋夜的典型意象,在古典诗词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。

(0)
上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下午9:34
下一篇 2024年11月5日 下午9:37

相关推荐

  • 苦海无涯苦作舟在哪一首诗?

    苦海无涯苦作舟的出处与解析 一、诗句出处考证 “苦海无涯苦作舟”并非出自古代经典诗词,而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变体。该句最接近的原始出处应为唐代诗人杜甫的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中的名句: 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… 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” 而真正包含”苦海”意象的经典诗句是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750
  • 以“牧童”开头的诗句有哪些?

    以“牧童”开头的诗句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: 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 出处:清代袁枚的《所见》 诗句描绘了牧童骑在黄牛背上,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的情景,充满了田园生活的乐趣。 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处:宋代雷震的《村晚》 诗句展现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,随意吹着短笛归家的悠闲画面,富有童趣。 牧童见人俱不识,尽着芒鞋戴箬笠 出处:不详 诗句描绘了牧…

    2024年11月27日
    2480
  • 趣味诗歌中的文字游戏有哪些?笑谈诗词里的幽默智慧

    趣味诗歌中的文字游戏有哪些?笑谈诗词里的幽默智慧 诗歌不仅是情感的载体,更是语言艺术的结晶。在古典与现代诗词中,文字游戏常被用来增添趣味性,展现作者的幽默与智慧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字游戏形式及其经典案例。 一、谐音双关:音同义异的巧妙转换 谐音双关通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制造双重含义,既能传达深层意义,又能引发会心一笑。 经典案例:– 唐代刘禹锡…

    2025年4月23日
    1350
  • 明月松间照是哪首诗?

    明月松间照是哪首诗? 1. 诗歌出处与作者 “明月松间照”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《山居秋暝》。该诗创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时期,生动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间的幽静景色,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、追求超脱的隐逸情怀。 2. 全诗内容与重点赏析 《山居秋暝》全文如下:> 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>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> 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950
  • 清代诗人有的诗有哪些传世佳作?

    清代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,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传世佳作。以下是一些清代诗人的传世佳作: 顾炎武 代表作:《精卫》 内容:诗中借精卫鸟填海的精神,坚定地表示了自己舍身报国、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。全诗采用对话的形式行文运笔,语言简洁明快,质朴自然。 吴伟业 代表作:《圆圆曲》 内容:通过明末清初歌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,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…

    2024年10月3日
    24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