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鸡鸣早看天”诗句,出自哪位诗人之手?

Random Image

“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诗人之手,而是作为一句谚语或俗语流传下来。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指远行的人为了安全必须及早投宿,为了赶路必须及早起身,形容旅程艰辛、匆忙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在旅行中对时间和安全的重视。

关于这句谚语的出处,有以下几种说法:

  1. 《西游记》中的记载
    • 在明代吴承恩所著的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九回中,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八戒当头领路,沙僧后随,出了那松林,上了大路。……遇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。一程一程,长亭短亭,不觉的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,来到了宝象国。”这里明确提到了“鸡鸣早看天”,但它是作为旅途中的一句谚语出现的,而非某一位诗人的原创诗句。
  2. 《增广贤文》中的收录
    • 《增广贤文》是一部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、谚语的书籍。虽然具体版本可能有所不同,但“未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谚语被收录在《增广贤文》中,说明它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得到了认可。然而,《增广贤文》并非某一位诗人的个人作品,而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。
  3. 古代诗人的借用与发挥
    • 在古代诗歌中,虽然“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谚语并未直接作为某一位诗人的原创诗句出现,但不少诗人曾借用过类似的主题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。例如,唐代诗人温庭筠的《商山早行》中有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的名句,虽然与“鸡鸣早看天”不完全相同,但都描绘了鸡鸣时分旅人的情景。

综上所述,“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诗人之手,而是作为一句谚语或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旅行经验,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借用和发挥。

(0)
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
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带有终结意象的诗歌有哪些?探讨生命哲思的诗意表达

    带有终结意象的诗歌有哪些?探讨生命哲思的诗意表达 一、终结意象的诗歌定义与特征 终结意象指诗歌中通过死亡、黄昏、凋零、废墟等符号,隐喻生命或事物的终局。这类诗歌常以象征手法呈现哲思,引发读者对存在、时间与虚无的思考。其特征包括:– 时间性隐喻(如“落日”“秋末”)– 自然物象的衰败(如“枯叶”“残雪”)– 宗教或神话原型(…

    2025年4月23日
    150
  • 专门诗词鉴赏的网站有哪些好的选择?

    对于专门进行诗词鉴赏的网站,有以下几个值得推荐的选择: 1. 古诗文网 简介:古诗文网是一个专注于古诗文服务的网站,涵盖古典文学、古诗、词、对联、成语等。它提供了大量较常见的古诗文,并且都有翻译、注释、赏析等,非常适合诗词爱好者进行学习和鉴赏。 特点:古诗文网的内容分类清晰,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感兴趣的诗词类型。同时,它还提供了诗词的译注和赏析,有助于用户深入理…

    2024年10月4日
    1370
  • 刘诗诗古装剧造型盘点:古风美学与角色塑造的融合

    刘诗诗古装剧造型盘点:古风美学与角色塑造的融合 一、引言 刘诗诗凭借古典气质与精湛演技成为古装剧领域的标杆人物。她的造型不仅展现传统美学精髓,更通过服饰细节深化角色内涵。本文将以《步步惊心》《女医·明妃传》《醉玲珑》等代表作为例,解析其造型如何实现古风美学与角色塑造的完美融合。 — 二、经典角色造型解析 1. 《步步惊心》——马尔泰·若曦 造型亮…

    4天前
    130
  • 文包诗教学案例解析:如何实现诗文的深度融合?

    文包诗教学案例解析:如何实现诗文的深度融合? 一、文包诗教学的核心价值 文包诗是一种将古诗与现代文本相结合的创新教学形式,其核心价值在于:1. 打破时空界限:通过现代语境重构古诗,降低学生理解门槛2. 培养双重视角:同时训练古典文学素养和现代文解读能力3. 激发文化认同:在古今对话中建立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二、深度融合的三大策略 (一)主题锚定法 重点内容: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290
  • 关于寺庙的诗句,哪些充满禅意与智慧?

    关于寺庙的诗句中,有许多都充满了禅意与智慧。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: 作者 诗句 朝代 诗名 常建 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 唐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 唐 《大林寺桃花》 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,竹树引幽阴。 唐 《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》 王维 …

    2024年12月22日
    11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