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鸡鸣早看天”诗句,出自哪位诗人之手?

“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诗人之手,而是作为一句谚语或俗语流传下来。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指远行的人为了安全必须及早投宿,为了赶路必须及早起身,形容旅程艰辛、匆忙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在旅行中对时间和安全的重视。

关于这句谚语的出处,有以下几种说法:

  1. 《西游记》中的记载
    • 在明代吴承恩所著的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九回中,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八戒当头领路,沙僧后随,出了那松林,上了大路。……遇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。一程一程,长亭短亭,不觉的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,来到了宝象国。”这里明确提到了“鸡鸣早看天”,但它是作为旅途中的一句谚语出现的,而非某一位诗人的原创诗句。
  2. 《增广贤文》中的收录
    • 《增广贤文》是一部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、谚语的书籍。虽然具体版本可能有所不同,但“未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谚语被收录在《增广贤文》中,说明它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得到了认可。然而,《增广贤文》并非某一位诗人的个人作品,而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。
  3. 古代诗人的借用与发挥
    • 在古代诗歌中,虽然“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谚语并未直接作为某一位诗人的原创诗句出现,但不少诗人曾借用过类似的主题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。例如,唐代诗人温庭筠的《商山早行》中有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的名句,虽然与“鸡鸣早看天”不完全相同,但都描绘了鸡鸣时分旅人的情景。

综上所述,“鸡鸣早看天”这句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诗人之手,而是作为一句谚语或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旅行经验,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借用和发挥。

(0)
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下午8:01
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下午8:02

相关推荐

  • 李清照诗作有哪些闺怨情思?易安体中的女性意识觉醒

    李清照诗作中的闺怨情思与女性意识觉醒 易安体中的独特女性视角 李清照(号易安居士)作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,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女性意识著称。她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传统闺怨题材的哀婉,更通过“易安体”的独创性,体现了早期女性意识的觉醒。 — 一、闺怨情思的典型表现 1. 孤独与思念 李清照的闺怨词常以独处空闺为背景,表达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。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450
  • “英雄泪”表达了哪些情感词汇?

    “英雄泪”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,通常与英雄的情感世界和人生经历紧密相连。它不仅仅指英雄流下的泪水,更蕴含了英雄在特定情境下所展现出的复杂情感。以下是根据不同来源和解释,归纳出的“英雄泪”所表达的情感词汇: 悲壮:英雄泪常伴随着悲壮的情感,这是由英雄的崇高使命和他们所面对的艰难困境所决定的。例如,在古风韵味十足的《英雄泪》歌曲中,就呈现出了英雄的宿命,充满…

    2024年11月5日
    5490
  • 宋代民间“新声”的涌现如何不断为词体注入新的活力?

    宋代民间“新声”对词体发展的动态影响 一、市井新声:词体变革的源头活水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催生了多元化的市民文化消费需求。汴京、临安等都市的勾栏瓦舍中,新兴音乐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仅汴京的瓦子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,每日演出包括小唱、嗳唱、叫果子等数十种声乐形式。这些带有鲜活生活气息的“新声” 通过乐工歌妓的传唱,迅速打破宫廷雅乐的…

    2025年11月2日
    190
  • 白马西风塞,杏花烟雨江南是哪首诗?

    “白马西风塞,杏花烟雨江南”出处考析 一、诗句来源与背景 “白马西风塞,杏花烟雨江南”并非出自古代诗词,而是现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创作的一副对联。该联通过对比北方塞外与江南的典型意象,展现了中华大地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与文化意境。 1. 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以融合中西绘画技法闻名,其作品常体现对家国情怀与自然风物的深刻观察。此联的创作背景与他的艺术理念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870
  • 唐代晚唐诗人有哪些

    唐代晚唐时期的诗人众多,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作品内容,为唐代诗歌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以下是一些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简介: 李商隐: 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溪)生,又号樊南生,原籍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,祖辈迁荥阳(今河南郑州荥阳市)。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,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。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…

    2024年9月22日
    2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