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记原文及翻译,哪里可以找到?

Random Image

您可以在多个渠道找到《学记》的原文及翻译,以下是一些建议:

一、权威网站与在线资源

  1. 古诗文网
    • 这是一个专注于古诗文学习和欣赏的网站,通常提供详细的原文、注释和翻译。您可以在该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“《学记》”,即可找到相关的原文及翻译内容。
  2. 国学大师网
    • 这是一个集国学研究、资料整理与分享为一体的权威网站。您可以在该网站上搜索“《学记》”,找到详细的原文、注释、翻译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。
  3. 中华经典古籍库
    • 这是一个专业的古籍数据库,收录了大量的经典古籍。您可以通过该数据库搜索“《学记》”,获取高质量的原文及翻译文本。

二、学术著作与教材

  1. 《礼记》相关学术著作
    • 许多研究《礼记》的学术著作都会包含《学记》的原文及翻译。您可以在图书馆或在线书店中搜索“《礼记》研究”或“《学记》解读”等关键词,找到相关的学术著作。
  2. 古代文学教材
    • 许多古代文学教材也会收录《学记》的原文及翻译。您可以在大学教材库或在线教育资源平台中搜索“古代文学教材”,找到包含《学记》的教材。

三、翻译版本选择

在选择《学记》的翻译版本时,建议您优先选择权威学者或研究机构的翻译成果。这些翻译版本通常经过严格的学术审校,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。

四、示例(部分原文及翻译)

以下是《学记》的部分原文及翻译示例,供您参考:

原文

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。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

翻译

启发思虑而求合乎法则,招求善良的人,(这二件事)能取得小名声,但还不能感动众人。亲近贤良的人,关怀疏远的人,能感动众人,但还不能教化整个的人民。玉不经过雕琢,就不能成为器具;人不学习,就不懂得道理。因此古代的帝王建设国家和统治人民,都是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。

请注意,以上仅为《学记》的部分原文及翻译,完整的内容需要您通过上述推荐的渠道进行查阅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1月2日
下一篇 2025年1月3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袁枚的翻案诗有哪些?性灵诗风与文学创新

    袁枚的翻案诗及其性灵诗风与文学创新 一、袁枚与翻案诗的界定 翻案诗是指对历史事件、人物或传统观点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的诗歌创作形式。袁枚作为清代性灵诗派的代表人物,其翻案诗以颠覆传统认知和彰显个人见解为显著特点。 二、袁枚代表性翻案诗案例 1. 《马嵬》(其四) 传统观点:多将安史之乱归咎于杨贵妃红颜祸水袁枚翻案:“**莫唱当年长恨歌,人间亦自有银…

    2025年5月30日
    750
  •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好吃?荆公诗词中的美食元素

   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好吃?荆公诗词中的美食元素 一、王安石诗词中的饮食文化背景 王安石(1021-1086)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其诗词不仅以政治抱负和哲学思辨见长,还隐含丰富的生活情趣,尤其是对饮食的描写,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与审美趣味。 二、荆公诗词中的典型美食元素 1. 田园蔬果:清新自然的滋味 王安石晚年退隐江宁(今南京),诗中常出现田园蔬果,…

    2025年4月11日
    910
  • 秋天的古诗词,感受秋日韵味

   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季节,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来描绘和赞美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秋天古诗词,让我们一起感受秋日的韵味: 《秋词》 作者:刘禹锡(唐) 诗句: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 感受: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观,赞美秋天胜过春天,晴空万里,一只白鹤凌云而上,激发了他的无限诗情。 《山居秋暝》 作者:王维(唐…

    2024年12月16日
    1930
  • 伯夷的故事,有何历史意义?

    伯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忠诚与道德的典范 伯夷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,他因拒绝接受周朝的统治,选择隐居于首阳山,以清贫自守,最终饿死在山中,体现了对先王的忠诚和对自身理想的坚守。他的事迹被后世视为忠臣的典范,激励了无数文人墨客对忠诚与道德的崇尚。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曾赞美伯夷的节操,称其为“君子”。 二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…

    2025年1月7日
    1920
  • 先秦有哪些诗?上古诗歌的原始韵律

    先秦诗歌概述 # 先秦诗歌的定义与背景 先秦时期(公元前21世纪-公元前221年)是中国诗歌的萌芽阶段,这一阶段的诗歌具有原始性、集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。先秦诗歌主要包括民间歌谣、祭祀乐歌和宫廷雅乐等类型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、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。 # 先秦诗歌的主要类型 ## 1. 《诗经》 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约公元前1…

    2025年4月13日
    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