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恨绵绵无绝期,何以形容深情厚恨?

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这句诗原本就极具表现力,用以形容一种深沉、持久且难以消解的恨意或遗憾。若要用其他方式来形容深情厚恨,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表达:

  1. 情深似海,恨绵绵不绝
    • “情深似海”表达了情感的深厚无边,如同大海一般浩瀚无垠。
    • “恨绵绵不绝”则与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相呼应,强调了恨的持久和难以断绝。
  2. 爱恨交织,情仇难断
    • “爱恨交织”描绘了情感中的复杂与矛盾,爱与恨相互缠绕,难以分离。
    • “情仇难断”则强调了这种复杂情感难以割舍,如同纠缠不清的丝线。
  3. 情深缘浅,恨意难平
    • “情深缘浅”表达了虽然情感深厚,但缘分却浅薄,无法长久相守的遗憾。
    • “恨意难平”则强调了这种遗憾和不满难以平息,心中始终存有恨意。
  4. 痴心不改,恨绪长存
    • “痴心不改”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,对某人的深情依然不变。
    • “恨绪长存”则强调了这种深情中夹杂着的恨意或遗憾将会长期存在。
  5. 情绵恨长,无休无止
    • “情绵”形容情感如绵延的丝线,柔软而持久。
    • “恨长”则强调了恨的深远和长久。
    • “无休无止”总结了这种情感和恨意的无尽无休,难以终结。

综上所述,形容深情厚恨时,可以运用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,将情感和恨意描绘得更加生动、形象。这些表达方式都强调了情感的深厚、持久的恨意或遗憾,以及这种复杂情感难以割舍、难以平息的特点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1月11日 下午4:34
下一篇 2025年1月11日 下午4:36

相关推荐

  • 上河风光诗有哪些?汴河两岸的盛世画卷

    上河风光诗有哪些?汴河两岸的盛世画卷 一、上河风光诗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,汴河(今河南开封段)作为漕运枢纽,孕育了繁荣的商业文化与艺术创作。《清明上河图》(张择端绘)的诞生,更将汴河两岸的市井生活升华为艺术经典,而同时期的文人墨客也通过诗歌记录了这一盛世景象。 二、经典上河风光诗案例 1. 《汴河怀古》——皮日休 > “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…

    2025年5月15日
    1070
  • 吕岩的诗有哪些?道教诗人的仙风道骨

    吕岩的诗有哪些?道教诗人的仙风道骨 一、吕岩及其诗歌背景 吕岩,字洞宾,号纯阳子,是唐代著名道教诗人,被后世尊为“吕祖”。他的诗歌融合了道教思想与文人情怀,风格飘逸超脱,充满仙风道骨。其作品多以修道、自然、人生哲理为主题,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。 二、吕岩的代表诗作 1. 《绝句》 “朝游北海暮苍梧,袖里青蛇胆气粗。三醉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。”&#8…

    2025年4月14日
    1370
  • 有哪些爱国爱党的诗?现代红色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信仰力量

    现代红色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信仰力量:爱国爱党诗作赏析 一、红色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 红色诗词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精神火炬,承载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。从五四运动到新时代,诗人们以笔为枪,将爱国爱党的赤诚融入文字,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重点案例:– 《沁园春·雪》(毛泽东):”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…

    2025年5月28日
    1030
  • 飞在白云端出自李白的哪一首诗?

    李白诗歌中的“飞在白云端”出处考析 一、诗句原始出处 “飞在白云端”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《夜宿山寺》。全诗原文如下: 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 值得注意的是,现代流传版本中常出现“飞在白云端”的表述,这实际上是民间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本变异现象。经考证,宋代《万首唐人绝句》和清代《全唐诗》收录的原始版本均为“恐惊天上人”。 二、文本流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640
  • 杜甫菜谱诗有哪些?诗圣笔下的唐代饮食文化考

    杜甫菜谱诗有哪些?诗圣笔下的唐代饮食文化考 一、杜甫诗歌中的饮食书写 杜甫被誉为“诗圣”,其诗歌不仅反映社会现实,还细致记录了唐代的饮食文化。他的“菜谱诗”以食物为媒介,既展现个人生活境遇,又折射时代风貌。 二、杜甫笔下的经典“菜谱诗” 1. 《赠卫八处士》 > 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间黄粱。”– 标红分析:诗中“春韭”“黄粱”是唐代平民待客的…

    2025年5月4日
    10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