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绝有哪些诗?七言绝句精华荟萃

七言绝句精华荟萃:经典诗作与艺术特色

什么是七言绝句?

七言绝句(简称七绝)是中国传统诗歌体裁,由四句组成,每句七字,共二十八字。需遵循平仄格律,押韵严格,具有高度凝练意境深远的特点,是唐诗中最流行的体裁之一。

七绝的四大核心特征

1. 句式结构:四句七言(2-2-3或4-3节奏)
2. 押韵规则:一、二、四句押平声韵(首句可押可不押)
3. 平仄要求:四种基本平仄格式(平起/仄起,首句入韵/不入韵)
4. 章法布局:起承转合,第三句常用转折

唐代七绝巅峰之作

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

朝辞白帝彩云间
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两岸猿声啼不住,
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*【特色】动态画面感极强,”彩云””万重山”形成壮阔空间对比*

王昌龄《出塞》

秦时明月汉时关,
万里长征人未还
但使龙城飞将在,
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*【特色】历史纵深与边塞情怀结合,被誉为”七绝压卷之作”*

杜牧《江南春》

千里莺啼绿映红,
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南朝四百八十寺
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*【特色】空间跳跃与历史沧桑感,末句以问句收束余韵悠长*

宋元明清七绝精品

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
横看成岭侧成峰,
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
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*【特色】哲理诗典范,阐述”当局者迷”的普遍真理*

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

京口瓜洲一水间,
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
明月何时照我还?
*【特色】”绿”字炼字经典,展现宋诗理趣*

七绝创作要领

1. 立意新颖:小中见大,如李益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”回乐峰前沙似雪”
2. 语言精炼:避免赘字,参考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”每逢佳节倍思亲”
3. 转句有力:如刘禹锡《乌衣巷》”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的时空转换
4. 结句留白:学习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》”唯见长江天际流”的开放式结尾

特别提示:七绝第三句通常不押韵且多用仄声收尾,形成声韵转折,如张继《枫桥夜泊》”姑苏城外寒山寺”的句式安排。

> 经典案例对比:
> 王翰《凉州词》”葡萄美酒夜光杯”的豪放 vs 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”君问归期未有期”的婉约,展示七绝风格多样性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4月13日 下午6:54
下一篇 2025年4月13日 下午6:54

相关推荐

  •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首诗?

   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首诗? 一、诗句出处与背景 “何须马革裹尸还”出自清代诗人徐锡麟的《出塞》。全诗为:> 军歌应唱大刀环,誓灭胡奴出玉关。> 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 此诗表达了为国捐躯、视死如归的豪情,化用了东汉名将马援”马革裹尸”的典故(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),但更强调牺牲精神的崇高性而非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820
  • 诗佩诗佩画有哪些?诗画交融的艺术探索

    诗佩诗佩画有哪些?诗画交融的艺术探索 一、诗佩画的定义与起源 诗佩画是一种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,通过视觉与文字的双重表达,传递更深层次的美学意境。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“题画诗”,如宋代文人苏轼、米芾等常在画作上题诗,形成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独特风格。 重点内容:诗佩画的核心在于诗画互补,诗歌为画作赋予思想深度,绘画则为诗歌提供视觉呈现。 二、…

    2025年4月19日
    1200
  • 表示星空的诗有哪些?璀璨银河与诗意想象

    璀璨银河与诗意想象:表示星空的诗有哪些? 一、星空诗的文学价值与美学意义 星空作为永恒的文学意象,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哲思与浪漫想象。从古希腊天文学到中国古典诗词,星空始终是诗人抒发情感、探索生命本质的重要载体。其美学价值体现在:– 时空的永恒性(对比人类生命的短暂)– 未知的诱惑力(激发探索欲望)– 视觉的震撼性(璀璨银河…

    2025年5月30日
    1110
  • 著名嵌字诗有哪些?文字游戏的文学高度

    著名嵌字诗有哪些?文字游戏的文学高度 一、嵌字诗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嵌字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,通过将特定字、词或短语嵌入诗句的固定位置,形成双重语义或隐藏信息。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的“藏头诗”,唐宋时期发展为文人雅士的文字游戏,明清时期更成为科举考试中的技巧展示。 重点内容:嵌字诗不仅是语言艺术,更是智力与文学修养的双重体现,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“雅…

    2025年4月24日
    1810
  • 王昌龄为何被誉为“七绝圣手”?

    王昌龄为何被誉为“七绝圣手”? 一、引言:盛唐七绝的巅峰代表 王昌龄(约698—757)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与宫怨诗体的核心人物,其七言绝句以精炼的章法、深远的意境和高超的抒情技巧征服了同时代及后世文人。明代胡应麟在《诗薮》中直言:“七言绝,太白、江宁(王昌龄)争胜毫厘,俱是神品”,而王世贞更将王昌龄推为“七绝圣手”,这一称号深刻揭示了其诗作在唐诗史上的特殊地位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2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