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岩的诗有哪些?道教诗人的仙风道骨

吕岩的诗有哪些?道教诗人的仙风道骨

一、吕岩及其诗歌背景

吕岩,字洞宾,号纯阳子,是唐代著名道教诗人,被后世尊为“吕祖”。他的诗歌融合了道教思想文人情怀,风格飘逸超脱,充满仙风道骨。其作品多以修道、自然、人生哲理为主题,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二、吕岩的代表诗作

1. 《绝句》

“朝游北海暮苍梧,袖里青蛇胆气粗。三醉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。”
重点内容:此诗展现了吕岩的逍遥自在超凡脱俗,其中“袖里青蛇”象征道教法器,“三醉岳阳”则体现其不拘世俗的形象。

2. 《题黄鹤楼》

“黄鹤楼前吹笛时,白蘋红蓼满江湄。衷情欲诉无人会,只有清风明月知。”
重点内容:诗中“清风明月”是道教常见的意象,象征清净无为的境界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道的向往。

3. 《赠李德裕》

“青蛇三尺袖中藏,曾向人间斩虎狼。今日相逢无别语,劝君早觅返魂香。”
重点内容:此诗以“青蛇”喻道法,劝人修道,体现了吕岩的济世度人思想。

三、吕岩诗歌的道教特色

1. 仙风道骨的意象:如“青蛇”“黄鹤”“清风”等,均与道教修炼、飞升相关。
2. 哲理与修道的结合:诗中常蕴含长生久视超脱生死的道教思想。
3. 语言风格飘逸:多用夸张、想象的手法,如“朗吟飞过洞庭湖”,展现道教诗人的浪漫情怀。

四、吕岩诗歌的影响

吕岩的诗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,更对后世道教文学文人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其作品被收入《全唐诗》,并成为道教经典的一部分,至今仍被修道者和文学爱好者传诵。

总结:吕岩的诗是道教文化与唐诗艺术的完美结合,其仙风道骨的风格和深邃哲理,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1:03
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下午11:03

相关推荐

  • 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”为何备受推崇?

    论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中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”的经典性 一、诗句的文本解析 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” 出自唐代诗人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,这两句诗在时空交织中构建出多重艺术境界。从字面看,“海日”指江面升起的朝阳,“残夜”将尽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;“江春”指江上早春气息,“旧年”即将逝去的年份形成时空叠印。诗人通过“生”“入”两个动词,赋予自然景象以主动的生命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130
  • 植物入诗经典有哪些?草木本心的诗意书写

    植物入诗经典有哪些?草木本心的诗意书写 一、植物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植物自古是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,其象征意义丰富多元:– 高洁品格:如梅、兰、竹、菊“四君子”,象征坚贞、清雅。– 生命哲思:草木枯荣隐喻时光流逝,如《离骚》“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”。– 隐逸情怀: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以菊喻淡泊。 二、经典…

    2025年4月24日
    1330
  • 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表达了怎样的忠贞?

    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:一阕诗语中的忠贞密码 “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”——这缕穿越千年的诗语,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春思》。表面上,它描绘了一位女子对陌上春风的诘问;内里,却承载着华夏文明中“发乎情,止乎礼”的忠贞观。当我们将这十一个字置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审视,便会发现它不仅是闺怨的浅吟,更是一曲对精神忠贞的深刻礼赞。 一、诗句的忠贞内核:情感自律的精神高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130
  • 白居易写《长恨歌》时,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?

    白居易写《长恨歌》时,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? 引言:一首长恨歌,千古文人泪 《长恨歌》作为白居易最负盛名的叙事长诗,以其缠绵悱恻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。然而,在这部流传千年的文学经典背后,青年白居易创作时的心境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。这位时年三十五岁的诗人,在周至县尉任上,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挥毫写下这三百余行的锦绣诗篇? 一、创作背景:仕途起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300
  • 朱淑真《谒金门》中的“愁病相仍”体现了才女哪些苦闷?

    朱淑真《谒金门·春半》中“愁病相仍”的才女苦闷探析 一、词作背景与核心意象解析 朱淑真作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才女词人之一,其《谒金门·春半》以“愁病相仍”为核心意象,构建了独特的抒情体系。全词“春已半,触目此情无限。十二阑干闲倚遍,愁来天不管。好是风和日暖,输与莺莺燕燕。满院落花帘不卷,断肠芳草远。”中,“愁病相仍”作为贯穿全篇的情感主线,既指生理上的疾病缠身…

    2025年10月21日
    1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