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苏轼送黄庭坚的诗有哪些?在师徒诗中感受情谊传承
一、苏轼与黄庭坚的师徒情谊
苏轼(1037—1101)与黄庭坚(1045—1105)同为“宋四家”之一,二人亦师亦友,情谊深厚。黄庭坚拜入苏轼门下后,师徒二人常以诗词唱和,留下了许多见证师徒情谊的经典作品。
二、苏轼赠黄庭坚的代表诗作
1.《送黄庭坚》
此诗为苏轼送别黄庭坚时所作,表达了对弟子的勉励与期许:
> “我诗如曹郐,浅陋不成邦。公如大国楚,吞五湖三江。”
诗中,苏轼自谦诗才浅薄,而将黄庭坚比作“大国楚”,赞誉其诗才雄浑,展现了师徒间的谦逊与欣赏。
2.《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》
这是苏轼对黄庭坚《古风》诗的唱和之作,其中名句:
> “君看古井水,万象自往还。”
以“古井水”比喻黄庭坚心性澄明,暗含对其人格与诗风的肯定。
3.《和黄鲁直食笋次韵》
此诗为二人日常交往的见证,苏轼以“食笋”为喻,表达对黄庭坚的关怀:
> “饱食不嫌溪竹瘦,穿林闲觅野芹香。”
诗中生活化的描写,展现了师徒间的亲密无间。
三、师徒诗中的情谊传承
苏轼与黄庭坚的赠答诗不仅是文学交流,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师徒关系的核心:
1. 亦师亦友:苏轼虽为师长,却常以平等姿态与黄庭坚切磋诗艺。
2. 精神传承:黄庭坚继承苏轼的“以文载道”思想,并发展出“江西诗派”的独特风格。
3. 情感纽带:即使政治立场不同(苏轼属旧党,黄庭坚近新党),诗作仍维系着二人的情谊。
四、案例:乌台诗案中的师徒扶持
1079年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入狱,黄庭坚虽受牵连,仍公开为苏轼辩护,并写下:
> “子瞻堂堂,出于峨眉。世无此乐,已三百年。”
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师徒间的肝胆相照,也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。
五、结语
苏轼赠黄庭坚的诗作,既是宋代文学的瑰宝,也是师徒情谊的生动注脚。从诗词唱和到患难与共,二人以文字传承了超越时代的文人风骨与情感纽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