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满池塘水满陂是哪一首诗?

草满池塘水满陂是哪一首诗?

诗歌出处与作者

“草满池塘水满陂”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七言绝句《村晚》。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乡村傍晚景象,是宋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。

全诗内容

“`
草满池塘水满陂,山衔落日浸寒漪。
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。
“`

重点内容解析

1. 意象运用
“草满池塘水满陂”:以“满”字突出夏日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(池塘水草丰茂、堤岸水势充盈)。
“山衔落日”:拟人手法,将落日被山峦遮挡的景象动态化,增强画面感。

2. 艺术特色
通过牧童横坐牛背、信口吹笛的细节,展现乡村生活的自由闲适,体现宋代田园诗“以俗为雅”的审美倾向。

实际案例:教学中的应用

中学语文教材中,此诗常被选为古诗鉴赏案例:
教师提问:分析“山衔落日浸寒漪”中“衔”字的妙处。
学生答案
> “衔”字赋予山峰以生命,将静态的落日下沉转化为动态的“吞含”过程,与“浸”字共同构成山水交融的黄昏意境。

延伸对比

与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对比:
– 雷震诗侧重个体牧童的悠然,范诗则多表现集体农事场景(如“昼出耘田夜绩麻”)。

标红总结:此诗通过白描手法典型意象,成为宋代田园诗中“以小见大”的典范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:32
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:32

相关推荐

  • 我爱阅读有哪些诗?书斋生活与知识分子的自我写照

    我爱阅读有哪些诗?书斋生活与知识分子的自我写照 一、诗歌中的阅读意象与知识分子精神 中国古代诗歌中,“阅读”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,更是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核心象征。从陶渊明的”泛览周王传,流观山海图“(《读山海经》),到苏轼的”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“(《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》),诗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620
  • 满城风雨出自哪首诗里?

    满城风雨出自哪首诗里? 一、出处溯源 “满城风雨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诗人潘大临的《题壁》诗。原诗仅存残句:> “满城风雨近重阳” 此句因意境独特、传播广泛,逐渐演变为形容事件引发广泛议论的成语。 二、背景解析 1. 潘大临创作背景 – 据宋代《冷斋夜话》记载,潘大临在重阳节前见秋雨萧瑟、落叶纷飞,提笔写下此句,后因友人催债打断,未能完篇。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830
  • 李清照《渔家傲·天接云涛连晓雾》为何充满浪漫的游仙色彩?

    李清照《渔家傲·天接云涛连晓雾》的浪漫游仙色彩探析 一、诗歌文本与游仙意象的呈现 李清照《渔家傲·天接云涛连晓雾》以”天接云涛连晓雾”开篇,构建出浩渺无垠的天界景象。词中”星河欲转千帆舞”的描写,将银河星汉与舟帆意象结合,形成人神交织的奇幻画面。这种对宇宙空间的诗意拓展,突破了现实世界的局限,展现出典型的游仙文…

    2025年11月5日
    230
  • 朱敦儒《相见欢》的“中原乱,簪缨散”如何直白记录靖康之变?

    朱敦儒《相见欢》中的历史实录:论“中原乱,簪缨散”与靖康之变 一、词史互证:《相见欢》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指向 朱敦儒《相见欢·金陵城上西楼》创作于北宋灭亡后的南渡时期,其中“中原乱,簪缨散”六字堪称靖康之变的文学实录。这首词写于建炎年间(1127-1130),正值宋室南渡、中原板荡之际。词人登临金陵城楼,眼见山河破碎,将亲身经历的历史浩劫凝练为极具张力的文学表…

    2025年11月4日
    210
  • 描写味道的诗有哪些?舌尖上的诗意表达

    描写味道的诗有哪些?舌尖上的诗意表达 味道不仅是感官体验,更是情感的载体。古今中外许多诗人通过味觉意象传递乡愁、人生况味或生活哲思。以下从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中选取典型案例,解析“舌尖上的诗意”如何被书写。 — 一、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味觉描写 1. 辛香与乡愁 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中“夜雨剪春韭,新炊间黄粱”,以春韭的辛辣鲜香和黄粱的醇厚甘甜,勾勒…

    2025年4月29日
    14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