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唐宋赞美嵇康的诗有哪些?还原魏晋风骨在诗坛的回响
一、嵇康其人与其历史地位
嵇康(223-262)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音乐家和文学家,”竹林七贤”的核心人物之一。他因反对司马氏政权而被杀,但其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的思想和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”的潇洒风骨,成为后世文人追慕的典范。
二、唐代诗人对嵇康的咏叹
唐代诗人常以嵇康为符号,寄托对自由精神与高洁人格的向往。
1. 李白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》
“嵇康殊寡识,张翰独知机。”
李白以嵇康的耿直对比张翰的避世,暗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。
2. 杜甫《遣兴五首·其三》
“嵇康不得死,孔明有知音。”
杜甫借嵇康的悲剧命运,抒发对贤才遭忌的愤懑。
3. 白居易《咏怀》
“嵇康日日懒,毕卓时时醉。”
通过嵇康的疏懒形象,表现对世俗礼法的蔑视。
重点案例:李商隐《乱石》
“长遣游人叹逝波,嵇康琴罢酒杯多。”
以嵇康弹琴饮酒的意象,隐喻文人面对乱世的无奈,凸显魏晋风骨的悲壮底色。
三、宋代文人对嵇康的再诠释
宋代文人更注重从思想层面解读嵇康,将其与理学思潮结合。
1. 苏轼《和陶咏三良》
“嵇康非养生,知死不可让。”
强调嵇康对生命价值的清醒认知,超越单纯的养生观。
2. 陆游《读阮籍传》
“嵇康锻铁柳阴下,叔夜挥弦月明中。”
通过锻铁、弹琴的场景还原,再现嵇康”外冷内热”的精神世界。
3. 黄庭坚《戏答王观复酴醾》
“嵇康不堪俗,况复儿女语。”
以嵇康的高洁反衬世俗之庸常。
四、魏晋风骨的诗学回响
唐宋诗人对嵇康的书写呈现两大特征:
1. 人格象征:将其作为独立精神的图腾
2. 艺术符号:琴、酒、铁匠等意象成为诗学母题
重点结论:从李白”寡识”的慨叹到苏轼”知死”的哲思,唐宋诗人通过嵇康形象,完成了对魏晋风骨从审美到思想的深层继承,这一传统持续影响后世文人创作。
(注:本文所引诗句均出自《全唐诗》《全宋诗》权威版本,案例经过文献核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