墟字结尾的诗有哪些?古典诗词中的尾字韵律美学

Random Image

古典诗词中的尾字韵律美学:以“墟”字结尾的诗为例

一、“墟”字的意象与韵律特点

“墟”在古典诗词中多指废墟、村落或荒凉之地,如“丘墟”“荒墟”,自带苍茫、怀古的意境。其发音为“xū”,属平声韵(《平水韵》上平六鱼部),音调悠长低沉,适合表达哀婉、寂寥之情。

二、以“墟”字结尾的经典诗例

1.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·其四》

> **“徘徊丘垄间,依依昔人居。井灶有遗处,桑竹残朽株。
> 借问采薪者,此人皆焉如?薪者向我言,死没无复余。
> 一世异朝市,此语真不虚。**人生似幻化,终当归空无。”

重点分析:末句“终当归空无”虽未直接以“墟”结尾,但“空无”与“墟”的意象相通,全诗通过荒废的村落(墟)表达世事无常的哲思。

2. 杜甫《禹庙》

> **“禹庙空山里,秋风落日斜。荒庭垂橘柚,古屋画龙蛇。
> 云气生虚壁,江声走白沙。**早知乘四载,疏凿控三巴。”

:此诗虽未以“墟”结尾,但“荒庭”“古屋”等意象与“墟”的意境高度契合,体现杜甫对历史遗迹的苍凉感怀。

3. 刘长卿《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》

> **“流落征南将,曾驱十万师。罢归无旧业,老去恋明时。
> 独立三边静,轻生一剑知。茫茫江汉上,日暮欲何之。”**

重点内容:末句“日暮欲何之”的“之”与“墟”同属平声韵,通过日暮荒原(墟)的隐喻,烘托英雄末路的悲凉。

三、“墟”字结尾的韵律美学

1. 情感强化:平声“墟”字拖长音调,增强余韵,如陶渊明诗中的“终当归空无”,以虚寂之音收束全篇
2. 意象统一:与“落日”“荒庭”“古墓”等意象组合,形成完整的苍茫画面。
3. 哲理性收尾:常见于怀古诗,通过“墟”暗示繁华消逝,如李白《越中览古》“宫女如花满春殿,只今惟有鹧鸪飞”(虽未用“墟”,但鹧鸪飞处即荒墟)。

四、延伸思考

“墟”字结尾的诗虽不多见,但其音韵与意境的独特结合,为古典诗词提供了一种深沉的美学范式。类似韵脚(如“余”“疏”“居”)亦常出现在同一主题中,形成苍凉悠远的艺术效果

案例补充:王维《渭川田家》中“即此羡闲逸,怅然吟式微”虽未用“墟”,但“式微”暗指村落衰败(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),可视为“墟”的意象延伸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15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15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小丑的押韵诗有哪些?现代诗风与荒诞美学

    小丑的押韵诗:现代诗风与荒诞美学的交织 一、小丑诗歌的押韵传统与形式特征 小丑作为荒诞与矛盾的文化符号,其诗歌常通过押韵的节奏感强化戏谑与深刻的二元性。传统小丑诗多采用:– AABB或ABAB押韵(如童谣式结构),增强记忆点;– 跳跃性意象(如“红鼻子/碎镜子”),打破逻辑连贯;– 口语化重复(如“笑啊笑,哭啊哭”),制造…

    2025年5月30日
    350
  • “静如止水”的诗句,你能想起哪些?

    “静如止水”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。以下是一些与“静如止水”意境相关的诗句: 《秋夜寄邱员外》·韦应物 诗句: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。山空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。 解析: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怀念友人的情景,其中“山空松子落”一句,以山间的寂静和松子的轻轻掉落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,与“静如止水”的心境相呼应。 《夜归鹿门山歌》·孟浩然 诗句:鹿门月照开烟树…

    2024年12月22日
    1610
  • 杜鹃啼血猿哀鸣出自哪首诗?

    杜鹃啼血猿哀鸣的出处及文学意蕴 一、诗句原始出处 “杜鹃啼血猿哀鸣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《琵琶行》。该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(816年),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的代表作之一。 完整诗句为:“其间旦暮闻何物?杜鹃啼血猿哀鸣。”(《琵琶行》节选) 二、诗句解析 1. 意象内涵 – 杜鹃啼血:源自望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140
  • 英雄就义诗中的气节:绝命诗里的精神丰碑

    英雄就义诗中的气节:绝命诗里的精神丰碑 一、绝命诗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绝命诗是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烈士、志士在面临死亡时创作的诗歌,承载着忠义、气节与家国情怀。其源头可追溯至屈原《离骚》的“宁溘死以流亡兮”,历经文天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慷慨,至近代革命者的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,形成了一条贯穿千年的精神脉络。 重点内容:绝命诗的核心价值在…

    2025年4月20日
    610
  • 势利使人争,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

    “势利使人争”这一现象,确实是一个深刻反映人性与社会现实的问题。势利,简而言之,就是根据个人的财富、地位、权力等外在条件来区别对待他人,这种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导致人们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、更高的地位而产生竞争。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几点看法: 人性本能的反映: 在一定程度上,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是人性的一种本能。人们渴望被认可、被尊重,而势利态度往往与…

    2025年1月5日
    16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