墟字结尾的诗有哪些?古典诗词中的尾字韵律美学

Random Image

古典诗词中的尾字韵律美学:以“墟”字结尾的诗为例

一、“墟”字的意象与韵律特点

“墟”在古典诗词中多指废墟、村落或荒凉之地,如“丘墟”“荒墟”,自带苍茫、怀古的意境。其发音为“xū”,属平声韵(《平水韵》上平六鱼部),音调悠长低沉,适合表达哀婉、寂寥之情。

二、以“墟”字结尾的经典诗例

1.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·其四》

> **“徘徊丘垄间,依依昔人居。井灶有遗处,桑竹残朽株。
> 借问采薪者,此人皆焉如?薪者向我言,死没无复余。
> 一世异朝市,此语真不虚。**人生似幻化,终当归空无。”

重点分析:末句“终当归空无”虽未直接以“墟”结尾,但“空无”与“墟”的意象相通,全诗通过荒废的村落(墟)表达世事无常的哲思。

2. 杜甫《禹庙》

> **“禹庙空山里,秋风落日斜。荒庭垂橘柚,古屋画龙蛇。
> 云气生虚壁,江声走白沙。**早知乘四载,疏凿控三巴。”

:此诗虽未以“墟”结尾,但“荒庭”“古屋”等意象与“墟”的意境高度契合,体现杜甫对历史遗迹的苍凉感怀。

3. 刘长卿《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》

> **“流落征南将,曾驱十万师。罢归无旧业,老去恋明时。
> 独立三边静,轻生一剑知。茫茫江汉上,日暮欲何之。”**

重点内容:末句“日暮欲何之”的“之”与“墟”同属平声韵,通过日暮荒原(墟)的隐喻,烘托英雄末路的悲凉。

三、“墟”字结尾的韵律美学

1. 情感强化:平声“墟”字拖长音调,增强余韵,如陶渊明诗中的“终当归空无”,以虚寂之音收束全篇
2. 意象统一:与“落日”“荒庭”“古墓”等意象组合,形成完整的苍茫画面。
3. 哲理性收尾:常见于怀古诗,通过“墟”暗示繁华消逝,如李白《越中览古》“宫女如花满春殿,只今惟有鹧鸪飞”(虽未用“墟”,但鹧鸪飞处即荒墟)。

四、延伸思考

“墟”字结尾的诗虽不多见,但其音韵与意境的独特结合,为古典诗词提供了一种深沉的美学范式。类似韵脚(如“余”“疏”“居”)亦常出现在同一主题中,形成苍凉悠远的艺术效果

案例补充:王维《渭川田家》中“即此羡闲逸,怅然吟式微”虽未用“墟”,但“式微”暗指村落衰败(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),可视为“墟”的意象延伸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15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15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河豚欲上时是哪首诗?

    河豚欲上时是哪首诗? 1. 诗歌背景与出处 “河豚欲上时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·其一》。这首诗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作《春江晚景》所题的题画诗,创作于北宋元丰八年(1085年)。 原诗全文: **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** 2. 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– “河豚欲上时”:指春季河豚逆流而上产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540
  • 枫桥的钟声是哪首诗?

    枫桥的钟声:探寻经典诗作的文化意蕴 一、“枫桥的钟声”出自哪首诗? “枫桥的钟声”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。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羁旅诗之一,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秋夜的静谧与游子的孤寂。全诗如下: > **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> 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** 诗中“夜半钟声”即指寒山寺的钟声,而枫桥则是寒山寺附…

    2025年7月1日
    410
  • 好好书的诗有哪些?书法与诗歌结合的艺术形式

    好好书的诗有哪些?书法与诗歌结合的艺术形式 一、书法与诗歌的艺术交融 书法与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瑰宝,二者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“诗书合一”艺术形式。书法以线条表现诗歌的意境,诗歌则为书法注入灵魂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提升艺术价值。 重点内容:– “书以载诗”:书法是诗歌的载体,通过笔墨展现诗歌的韵律与情感。– “诗以润书”:诗歌为书法…

    2025年5月31日
    880
  • 粤语方言诗的创作现状:岭南文化中的独特诗韵

    粤语方言诗的创作现状:岭南文化中的独特诗韵 1. 粤语方言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粤语方言诗是以粤语(广东话)为创作语言的诗歌形式,根植于岭南文化的土壤。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粤讴、木鱼书等民间说唱文学,近代则在香港、广州等地发展为更具现代性的诗歌体裁。粤语方言诗不仅保留了古汉语的音韵特点,还融入了大量俚语、俗语,形成独特的语言魅力。 2. 当代粤语方言诗的创…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1060
  • 有哪些诗描写了牧童?从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到现代乡土诗

    牧童意象的诗歌流变:从古典到现代的田园书写 一、古典诗词中的牧童意象 牧童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符号,在古典诗词中常承载闲适、自由的审美意趣,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晚唐杜牧《清明》:> 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”通过牧童与杏花村的意象组合,构建出春雨中的诗意栖居图景。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:1. 袁枚《所见》:”牧童骑…

    2025年5月11日
    1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