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夜短松冈是哪首诗?

Random Image

明月夜短松冈是哪首诗?

1. 诗歌出处与背景

“明月夜,短松冈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悼亡词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。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,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(1075年),被誉为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巅峰之作。

重点内容
– 词牌名:《江城子》
– 创作时间:乙卯年(1075年)
– 主题:悼念亡妻,抒发生死相隔的悲痛

2. 全文解析与名句赏析

原文节选:

> 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
> 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> 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>
> 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> 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> 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
重点内容标红

“明月夜,短松冈”是词中最后一句,描写亡妻坟茔所在的凄凉景象:明月照耀下,长满矮松的山冈。
– 艺术手法:虚实结合(梦境与现实交织)、白描(简洁刻画场景)。

3. 实际案例:文学影响与引用

案例1:现代文学引用

– 作家余华在小说《活着》中化用此句,通过“月光下的坟茔”呼应生死主题,强化悲剧氛围。
影视作品: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曾以这首词为背景音乐,烘托女主角对逝去亲人的思念。

案例2:学术研究

– 学者叶嘉莹在《唐宋词十七讲》中分析此词,指出苏轼以“短松冈”的意象,将个人哀伤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死感悟。

4. 延伸知识:苏轼悼亡诗的地位

苏轼的《江城子》开创了宋代悼亡词的先河,与唐代元稹的《遣悲怀》、纳兰性德的《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》并称“三大悼亡经典”。

重点对比
| 诗人 | 作品 | 核心意象 |
|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-|
| 苏轼 | 《江城子》 | 明月夜、短松冈 |
| 元稹 | 《遣悲怀》 | 贫贱夫妻百事哀 |
| 纳兰性德| 《浣溪沙》 | 西风、黄叶 |

5. 总结

“明月夜,短松冈”以极简的景物描写,传递了苏轼对亡妻的深刻思念。其艺术价值在于:
意象选择:明月与孤坟形成永恒与短暂的对比。
情感张力:梦境与现实的交错,强化了生死相隔的无力感。

建议读者结合苏轼生平(如王弗早逝、仕途坎坷)进一步理解此词的深层意蕴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邵雍有哪些朋友的诗?理学诗人圈的交游考

    邵雍有哪些朋友的诗?理学诗人圈的交游考 一、邵雍的理学背景与交游圈 邵雍(1011—1077),字尧夫,谥号康节,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诗人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他长期隐居洛阳,以《皇极经世》和《伊川击壤集》闻名,其诗作融合理学思想与闲适情怀,形成了独特的“击壤体”。 邵雍的交游圈以洛阳文人集团为核心,涵盖理学同道、官僚士大夫及隐逸诗人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870
  • 苏轼夏天诗句有哪些清凉之意?

    苏轼夏天诗句中的清凉之意,体现在他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中。以下是一些具体体现清凉之意的苏轼夏天诗句: 直接描绘夏日清凉景象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:“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”这句诗通过描述昨夜三更时分的雨水,带来了今日的一日凉爽,直接传达了夏日的清凉感受。 《阮郎归·初夏》:“微雨过,小荷翻,榴花开欲然。玉盆纤手弄清泉,琼…

    2024年10月3日
    2200
  • 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是哪首诗?

    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是哪首诗? 诗歌出处 “春风吹又生,野火烧不尽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。这两句诗是整首诗中最为经典的部分,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,常被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。 原诗全文 >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> 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> 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> 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 诗句解析 1. …

    2025年6月26日
    560
  • 乐府诗有哪些了解?从《孔雀东南飞》看汉代民歌的魅力

    乐府诗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 乐府诗的起源与发展 乐府诗起源于汉代官方音乐机构“乐府”,主要负责采集民间歌谣、配制乐曲。其作品分为两类:1. 文人创作:如《郊庙歌辞》等宫廷礼仪作品2. 民间歌谣:如《相和歌辞》《鼓吹曲辞》等,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重点内容:乐府诗的核心价值在于”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(《汉书·艺文志》),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…

    2025年5月11日
    790
  • 白露为霜哪首诗?

    白露为霜出自哪首诗? “白露为霜”出自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,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广为传诵的名句。这首诗以朦胧的意境和深挚的情感著称,被后世誉为“千古怀人之祖”。 一、原诗全文及背景 《蒹葭》是《诗经·秦风》中的一篇,全文如下: >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> 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>> 蒹葭萋萋,白露未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3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