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誉为孤篇压全唐是哪首诗?

被誉为“孤篇压全唐”的是哪首诗?

一、《春江花月夜》的独特地位

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,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被誉为“孤篇压全唐”。这一评价源自清代学者王闿运的评语:“孤篇横绝,竟为大家”,后经闻一多先生进一步推崇,称其为“诗中的诗,顶峰上的顶峰”。

二、诗歌的艺术成就

1. 结构与意境的双重突破

全诗共36句,以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五个意象为核心,构建出空灵澄澈的意境。例如:
> 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
通过时空追问,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宇宙哲思。

2. 音韵与修辞的完美结合

诗中运用顶针句式(如“江月年年望相似,不知江月待何人”)和平仄交替,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。

三、实际案例:古今评价对比

古代评价:明代钟惺《唐诗归》称其“浅浅说去,节节相生”。
现代研究:学者李泽厚在《美的历程》中指出,此诗“终结了六朝宫体诗,开启了盛唐气象”

四、为何能“压全唐”?

1. 题材综合性:融合写景、抒情、哲理于一体。
2. 历史转折性:承前启后,兼具南朝细腻与盛唐壮阔。
3. 后世影响力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的“境界说”可追溯至此诗。

五、争议与补充

部分学者认为此评语稍显夸张(如李白、杜甫的成就不可替代),但不可否认《春江花月夜》在唐诗美学范式中的标杆意义

结语:这首诗的“孤篇压全唐”之誉,实则是对其开创性美学价值的肯定,而非简单的排名之争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8
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8

相关推荐

  • 唐诗中的“乡村生活”与“城市繁华”形成怎样的对照?

    唐诗中的城乡对照:理想田园与浮世绘卷的双重变奏 引言:唐代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城市与乡村的差异逐渐显性化,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与社会生态。长安、洛阳等国际都会的兴起与广大农村地区的传统农耕文明,共同构成了诗人观察世界的双重透镜。这种空间上的对立与精神上的互补,成为唐诗创作的重要母题。 乡村书写: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建构 自然意…

    2025年11月9日
    160
  • 姜夔的扬州慢如何用清空骚雅的笔调写家国之痛?

    好的,这是一篇关于姜夔《扬州慢》如何以“清空骚雅”笔调书写家国之痛的专业文章。 姜夔《扬州慢》:清空骚雅笔调下的家国之痛 姜夔的词,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,以其“清空骚雅”的美学风格著称。所谓“清空”,指意境高远、语言洗练、不落俗套;“骚雅”则指情感深沉、寄托遥深,承袭《离骚》的比兴传统。在他的自度曲《扬州慢·淮左名都》中,这种风格被发挥到极致,他将个人身世之感…

    2025年10月28日
    360
  • 黛玉的葬花吟预示了她怎样的命运?

    《葬花吟》与林黛玉命运互文性研究 一、诗歌文本的命运隐喻体系 1.1 “花落人亡”的象征同构 《葬花吟》中”一朝春尽红颜老,花落人亡两不知”构成核心隐喻。黛玉葬花时对宝玉说:”撂在水里不好,你看这里的水干净,只一流出去,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,仍旧把花遭塌了”,此段与判词”…

    4小时前
    20
  • 有哪些描写景色的诗?诗词中的山水画卷

    诗词中的山水画卷:描写景色的经典诗作赏析 一、山水诗的起源与发展 山水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,起源于魏晋南北朝,成熟于唐代。谢灵运被誉为“山水诗鼻祖”,而唐代王维、孟浩然则将山水诗推向艺术巅峰。 二、经典山水诗作赏析 1.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 重点内容:> 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>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 赏析:王维以“诗中有画”著称,此诗…

    2025年4月11日
    1210
  • 查慎行最出名的一首诗?

    查慎行最出名的一首诗:《舟夜书所见》 一、查慎行及其诗歌地位 查慎行(1650-1727),字悔余,号初白,清代著名诗人。他与朱彝尊并称”南朱北查”,是清初宋诗派的代表人物。其诗以白描见长,风格清新自然,尤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。 重点内容:查慎行诗歌创作主张”诗以道性情”,反对模拟古人,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,这一…

    2025年6月27日
    8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