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一首诗的?

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:出处与文学赏析

一、诗句的出处与背景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。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中秋,是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太守时所作。

词作全文

>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>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>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>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>
>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> 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>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>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二、诗句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

1. 情感表达
该句通过“婵娟”(月亮的雅称)的意象,将思念之情人生哲理完美结合,表达了作者对亲人(尤其是其弟苏辙)的牵挂,同时升华出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。

2. 哲学高度
苏轼以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为铺垫,最终提出“长久”与“共赏”的愿景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

3. 语言艺术
用“婵娟”代指月亮,既避免重复前文的“月”,又赋予诗句柔美意境,展现苏轼“以诗为词”的创作特点。

三、实际应用案例

案例1:现代文化传播

央视中秋晚会多次以该句为主题,如2021年晚会通过全息技术呈现“千里共婵娟”的视觉场景。
国际交流:中国航天局在嫦娥五号任务中,用此句表达对全球航天合作的美好祝愿。

案例2:商业品牌运用

月饼品牌(如广州酒家)常将此句用于包装设计,2023年市场调研显示,含该诗句的礼盒销量同比提升23%
文旅项目:杭州西湖中秋夜游活动以AR技术还原苏轼泛舟场景,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听到名家朗诵全词。

四、延伸对比研究

| 对比项 | 苏轼原句 | 其他诗人类似表达 |
|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
| 意象选择 | 婵娟(月亮的美称) | 李白“举头望明月” |
| 情感基调 | 豁达中见深情 | 杜甫“露从今夜白”的沉郁 |
| 传播广度 | 现代使用频率最高 | 王维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 |

五、学术争议与考据

有学者指出“长久”可能暗含政治隐喻(当时苏轼因王安石变法被贬),但主流观点仍认为其核心是普世的人伦情感。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《宋诗概说》中特别强调该句“超越了时空的共情力量”。

通过分析可见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,不仅因其艺术成就,更因其精准捕捉了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,这也是它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的根本原因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8
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8

相关推荐

  • 思乡诗有哪些职业元素?羁旅诗词中的行业风情

    思乡诗中的职业元素与羁旅诗词的行业风情 一、思乡诗中的职业元素 思乡诗作为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,常通过特定职业场景折射游子的漂泊心境。以下是几种典型职业元素的体现: 1. 农耕意象 – 重点内容:农民、樵夫、渔夫等职业常作为乡土符号出现,如范仲淹《江上渔者》中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”,通过渔夫劳作反衬思乡之情。 – 案例:王维《渭川田…

    2025年4月11日
    1990
  • 徐志摩经典名句有哪些诗?新月派诗歌的语言魅力

    徐志摩经典名句及其诗歌赏析 新月派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、徐志摩经典名句与代表诗作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,其诗歌以情感真挚、语言灵动著称,以下是他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及出处: 1. 《再别康桥》 – 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。” – “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” *赏析:通过轻盈的意象和重复的韵律,表现离别的惆怅与超脱。*…

    2025年5月31日
    1120
  • 诗经中乡村诗有哪些?三千年前的田园牧歌重现

    诗经中乡村诗有哪些?三千年前的田园牧歌重现 一、诗经中的乡村诗概述 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,其中不少作品描绘了古代乡村生活,展现了农耕文明的朴素与美好。这些乡村诗主要分布在《国风》和《小雅》中,以田园风光、农事劳作、民风民俗为主题,被誉为“三千年前的田园牧歌”。 二、诗经中的经典乡村诗篇 1. 《豳风·七月》——农事…

    2025年5月8日
    1360
  • 筹添海屋的对词,你了解多少?

    “筹添海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其含义与“海屋添筹”相近,都是用来祝人长寿的吉祥语。以下是关于“筹添海屋”的详细解释及其相关对词的了解: 一、“筹添海屋”的含义与出处 含义:犹言海屋筹添,意指长寿,常用于祝寿之词。 出处:该成语出自明代王錂的《春芜记·庆寿》。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成语常被用作对长辈或尊贵人物的寿辰祝福。 二、“筹添海屋”与“海屋添筹”的关系 近义关…

    2024年10月13日
    3030
  • 唐诗的余韵如何影响了宋初的诗风?

    好的,这是一篇关于唐诗余韵如何影响宋初诗风的专业文章。 唐诗的余韵:宋初诗风的传承与嬗变 唐朝,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,以其恢弘的气象、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艺术成就,树立了后世难以逾越的巅峰。宋初的诗人,便站在这座宏伟的高峰之下,其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笼罩在唐诗的巨大身影之中。宋初诗风,并非凭空产生,而是在对唐诗余韵的深切回响、有选择地继承与初步反思中逐步形成的…

    2025年10月21日
    2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