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哪首诗?

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哪首诗?

# 诗歌出处

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出自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《登池上楼》。这两句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自然景色的经典名句,展现了谢灵运对山水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达。

# 诗歌全文及背景

《登池上楼》全文:

“`
潜虬媚幽姿,飞鸿响远音。
薄霄愧云浮,栖川怍渊沉。
进德智所拙,退耕力不任。
徇禄反穷海,卧疴对空林。
衾枕昧节候,褰开暂窥临。
倾耳聆波澜,举目眺岖嵚。
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
祁祁伤豳歌,萋萋感楚吟。
索居易永久,离群难处心。
持操岂独古,无闷征在今。
“`

创作背景:

– 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,此诗作于他被贬为永嘉太守期间(公元422年)。
– 诗中通过描绘病后初愈时看到的春景,抒发了仕途失意的苦闷和归隐的愿望。

# 诗句赏析

1. “池塘生春草”
– 用白描手法刻画初春景象,池塘边悄然生出嫩草,展现生命力的萌动。
实际案例: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,这句诗“看似平常,却因‘生’字的动态感,赋予春草冲破寒冬的蓬勃力量”。

2. “园柳变鸣禽”
– 通过听觉变化(“变”字)暗示季节更替,柳树间鸟鸣声从冬季寂静转为春日喧闹。
修辞分析:运用通感手法,将视觉(柳)与听觉(禽)结合,增强画面立体感。

# 文学史地位

– 这两句诗体现了谢灵运“性情与自然合一”的创作理念,直接影响后世王维等山水诗人。
清代沈德潜评价:“‘池塘’二句,万古千秋五字新”,强调其语言创新性。

# 现代应用案例

1. 园林设计
苏州“谢灵运主题园”以这两句诗为灵感,打造了“春草池”和“鸣禽柳径”景观,再现诗中意境。

2. 语文教学
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本诗作为“魏晋山水诗典范”,要求学生分析其“由景入情”的写作手法。

如需进一步分析谢灵运其他作品或比较其他山水诗句,可提供补充说明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7
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7

相关推荐

  • 宋词与唐诗相比,在情感表达上为何更显细腻婉转?

    宋词与唐诗情感表达差异探析:为何宋词更显细腻婉转? 一、文体特性的根本差异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,其长短句交错的结构为情感表达提供了更灵活的载体。与唐诗整齐的五言、七言相比,宋词的句式长短参差,节奏起伏更大,更能模拟情感的自然流动。例如李清照《声声慢》中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的叠字运用,通过音节的重复与延长,将惆怅情绪层层递进,这种细腻处理在格律…

    2025年10月21日
    270
  • 春分时节,哪些诗句应景而生?

    春分时节,许多应景而生的诗句描绘了这一节气的独特魅力与美好风光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春分诗句: 唐·徐铉《春分日》:“仲春初四日,春色正中分。”这句诗直接点明了春分时节,春色正好,昼夜平分的特点。 唐·武元衡《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》:“南国宴佳宾,交情老倍亲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春分时节人们欢聚一堂,享受春光,友情更深的场景。 唐·翁承赞《隋堤柳》:“春半烟深…

    2024年12月25日
    1950
  • 纪昀其人,有何文学成就?

    纪昀,字晓岚,号石云,直隶河间府献县(今河北省献县)人,是清代著名的学者、文学家、官员。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斐然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编纂巨著《四库全书》 纪昀最为人称道的文学成就之一,便是他主持编纂了《四库全书》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,纪昀受命任《四库全书》总纂官,他“始终其事,十有余年”,为这项旷古的文化工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。 《四库全书》…

    2025年1月11日
    2110
  • 无题诗中的情感,如何细腻表达?

    无题诗,往往以其含蓄、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,它们不直接点明主题,却通过丰富的意象、隐喻和细腻的笔触,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。要细腻表达无题诗中的情感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 选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: 无题诗中常运用月亮、花朵、流水、烟雾等自然意象,这些意象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。通过巧妙组合这些意象,可以营造出一种朦胧、幽深的氛围,为情感…

    2025年1月7日
    2220
  • 有哪些关于西湖的诗?诗词中的西湖十景

    诗词中的西湖十景:文学与自然的交融 一、西湖的诗意传统 西湖作为中国文化景观的代表,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题咏。从唐宋至明清,诗词中的西湖既是自然风光的写照,更是文人情感的寄托。 重点内容:白居易、苏轼、杨万里等诗人均留下经典诗作,其中“西湖十景”更成为诗词创作的固定意象。 — 二、西湖十景的诗词案例 1. 苏堤春晓 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:&gt…

    2025年4月11日
    16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