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哪一首诗?
一、诗歌出处与背景
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。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(公元757年),杜甫因战乱被困长安,目睹山河破碎、民生疾苦,以沉郁顿挫的笔触写下这首五言律诗。
二、全诗内容与解析
# 春望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– 重点内容解析:
– “烽火连三月”:指战火持续数月,反映安史之乱的残酷。
– “家书抵万金”:以夸张手法凸显乱世中亲人音讯的珍贵,成为千古名句。
三、实际案例:家书在战争中的价值
1. 历史案例:
– 二战期间,美国士兵平均每月仅能收到1-2封家书,许多士兵将家书随身携带,作为精神支柱(来源:美国国家档案馆)。
– 现代意义:在乌克兰危机中,数字化家书(如短信、视频)仍延续了“抵万金”的情感价值。
2. 文学对比:
– 杜甫此句与岑参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异曲同工,均展现战争对通讯的破坏。
四、诗歌的艺术成就
– 对仗工整:“感时”对“恨别”,“花溅泪”对“鸟惊心”。
– 以小见大:通过个人遭遇映射时代悲剧,体现杜甫“诗史”风格。
结论:杜甫《春望》以家书为切入点,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类情感的摧残,其现实意义跨越千年仍引发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