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是哪首诗?

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是哪首诗?

一、诗句出处与背景

“今我来兮雨雪霏霏” 出自中国古代诗歌总集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的最后一章。该诗是西周时期戍边战士的思乡之作,通过“以乐景写哀,以哀景写乐”的反衬手法,表达征人归途中的复杂心境。

原诗节选(《采薇》第六章)

> 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
> 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
> 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
> 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

二、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

1. 对比手法
– “杨柳依依”与“雨雪霏霏”形成鲜明对比,前者是离家时的春景,后者是归乡时的冬景,暗示时间流逝与心境变化。
重点内容:清代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评价此句:“以乐景写哀,以哀景写乐,一倍增其哀乐。”

2. 情感表达
– 表面写景,实则抒怀。战士虽踏上归途,但战争的创伤与物是人非的感慨,使“雨雪霏霏”成为悲凉心境的投射。

三、实际案例:现代应用与引用

1. 文学创作
– 作家余华在《活着》中化用此句,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命运,如“风雪中归家”的场景,致敬古典诗歌的意境。
2. 影视作品
– 电视剧《琅琊榜》中,梅长苏雪中离京的镜头配以“雨雪霏霏”的画外音,暗喻人物悲壮结局。

四、常见误解与纠正

误记为其他作品:有人误将此句与《诗经·邶风·北风》“北风其凉,雨雪其雱”混淆,需注意“雨雪霏霏”特指《采薇》
翻译争议:英文译本中,Arthur Waley将“霏霏”译为“thickly falling”,准确捕捉了雪势绵密之态。

五、总结

“今我来兮雨雪霏霏” 是《诗经》中情景交融的典范,其艺术张力与情感深度至今仍被广泛借鉴。理解此诗需结合历史背景创作手法,方能体会“征戍诗”的独特魅力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7
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7

相关推荐

  • 白居易写濉溪的诗有哪些?地域书写与文人情怀的交织

    白居易写濉溪的诗有哪些?地域书写与文人情怀的交织 一、白居易与濉溪的文学关联 白居易(772-846),中唐著名诗人,其诗作以平易近人、关注民生著称。濉溪(今安徽淮北一带)作为唐代重要的运河节点和农业区域,曾多次出现在白居易的诗文中。这些诗作不仅记录了濉溪的地理风貌,更折射出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 二、白居易涉及濉溪的诗作实例 1. 《濉阳行》 此诗虽…

    2025年6月22日
    870
  • 关于夕阳的古诗词,感受黄昏之美

    夕阳作为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,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以诗词的形式来描绘和赞美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关于夕阳的古诗词,它们不仅展现了夕阳的美丽,更蕴含了诗人对黄昏时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情感: 《登乐游原》(唐·李商隐) 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 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,描绘了夕阳的无限美好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…

    2024年12月16日
    2380
  • “悉可”常与哪些字搭配使用?

    “悉可”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搭配,但“悉”字在中文中是一个多义词,常与不同的字搭配使用以表达各种含义。以下是一些“悉”字常与哪些字搭配使用的例子: 知悉:意为“知道、了解”,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,表示对某事的知晓。 收悉:意为“收到并了解”,常用于回复信件或通知时,表示已收到对方的来函并了解其内容。 熟悉:意为“了解得很清楚”,常用于形容对某人、某事或某地…

    2024年11月2日
    3150
  • 写景的古代诗歌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篇目?

    写景的古代诗歌中,有许多值得推荐的经典篇目。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,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。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写景古代诗歌: 1. 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(宋·杨万里) 内容:以西湖六月的美景为背景,描绘了接天莲叶与映日荷花的壮丽景象,展现了夏天的生机与活力。 名句: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。 2. 《天净沙·秋思》(元·马致远) 内容…

    2024年12月14日
    2060
  • 韩愈与柳宗元的诗风有何差异?

    韩愈与柳宗元的诗风差异探析 一、引言:中唐双峰的诗学定位 韩愈与柳宗元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,其散文成就历来备受瞩目。然而二人在诗歌创作领域同样展现出独特风貌,形成“韩雄柳淡”的审美分野。本文将通过具体诗作分析,深入探讨两人诗风的内在差异。 二、韩愈诗风:雄奇险怪的审美追求 2.1 奇崛险怪的意象构造 韩愈诗歌擅长营造雄奇壮伟的视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3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