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蒿人是哪一首诗里面的?

蓬蒿人的出处及文学解析

# 蓬蒿人的来源

蓬蒿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一诗。该诗是李白在天宝元年(742年)接到唐玄宗征召入京时所作,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
# 原诗全文

“`
白酒新熟山中归,黄鸡啄黍秋正肥。
呼童烹鸡酌白酒,儿女嬉笑牵人衣。
高歌取醉欲自慰,起舞落日争光辉。
游说万乘苦不早,著鞭跨马涉远道。
会稽愚妇轻买臣,余亦辞家西入秦。
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
“`

# 关键诗句解析

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
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展现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强烈的自信。蓬蒿人指生活在草野间的平凡之人,李白以此反衬自己的不凡抱负。

# 文学价值

1. 自我期许的表达:通过否定”蓬蒿人”的身份,李白表明了自己追求功名、实现抱负的决心。
2. 盛唐气象的体现:诗句中洋溢的自信与豪情,是盛唐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典型代表。

# 实际案例分析

案例一:现代引用

在电视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,主角张小敬在关键时刻引用了”我辈岂是蓬蒿人”这句诗,展现了人物不甘平凡的英雄气概。这种引用准确捕捉了原诗的精神内核

案例二:误用示例

某商业演讲中,演讲者将”蓬蒿人”解释为”失败者”,这是不准确的。蓬蒿人应理解为”隐居乡野的普通人”,而非带有贬义的失败者。

# 延伸阅读

1. 李白其他表达类似情感的诗作:《行路难》《将进酒》
2. 唐代其他诗人的类似表达:杜甫”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

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看到了李白个人的豪情壮志,也感受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精神追求。这种”不甘平凡”的人生态度,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。

(0)
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6
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:46

相关推荐

  • 李商隐有愁字的诗有哪些?解析晚唐诗人笔下的愁绪美学

    李商隐有”愁”字的诗有哪些?解析晚唐诗人笔下的愁绪美学 一、李商隐诗中的”愁”字统计 在李商隐现存约600首诗中,含”愁”字的作品共37首,占比约6%。这些诗作集中体现了晚唐文人特有的忧郁气质和朦胧美学。以下为典型例证: 1. 《无题》(昨夜星辰昨夜风) *”嗟余听鼓应官去,…

    2025年6月1日
    1060
  • 刘辰翁《宝鼎现·春月》的“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”如何追忆北宋汴京元夕盛况?

    刘辰翁《宝鼎现·春月》的汴京记忆:一句“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”如何重构北宋元夕盛景 一、词句解析与意象解码 “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” 以浓缩笔法构建三维时空场景:– “红妆” 指向贵族女性的节日盛装,呼应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“妓女旧日多乘驴,宣政间惟乘马,披凉衫,将盖头背系冠子上”的记载– “春骑” 暗含士人阶层的鞍马游赏,与晁冲…

    2025年11月2日
    280
  • 岑参的边塞诗有哪些奇特的异域风光?

    岑参边塞诗中的异域风光探析 一、西域自然景观的奇幻书写 岑参通过独特的视觉体验,在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中开创性地以”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“的奇喻,将苦寒的边塞雪景转化为烂漫的春色图景。这种将严寒转化为审美意象的创作手法,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对边塞苦寒的单一化描写。在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中,诗人更以”一川碎石大…

    2025年10月25日
    380
  • 花落知多少是哪首诗?

    花落知多少是哪首诗? 一、诗句出处与背景 “花落知多少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春晓》。全诗如下: > 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> 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 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,以白描手法展现春日清晨的闲适与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悟,语言清新自然,成为传诵千年的经典。 二、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. 重点内容:意象运用 – “花落…

    2025年6月28日
    890
  • 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哪首诗?

    本是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哪首诗? 诗歌出处 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出自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《七步诗》。这首诗是曹植在兄长曹丕逼迫下,于七步之内所作,以豆萁煮豆为喻,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悲愤之情。 原文及翻译 《七步诗》原文 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 翻译 用豆萁(豆秆)煮豆子,豆子在锅中哭泣。我们本是同根所生,为何要如此急切地互相残害…

    2025年6月24日
    990